[发明专利]一种汽车电瓶线热缩管的校圆固定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10106196.1 | 申请日: | 2016-0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38677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04 |
发明(设计)人: | 赵平堂;张景堂;覃洪;张献军;赵凡琪;杜艳平;胡德超;李德阳;张红兵;李厚琨;王永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天海电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53/20 | 分类号: | B29C53/20;B29C53/80 |
代理公司: | 郑州优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25 | 代理人: | 张绍琳;孙诗雨 |
地址: | 458030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电瓶 线热缩管 固定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电瓶线热缩管的校圆固定装置,包括真空泵、校圆固定模具和电控箱,所述真空泵通过管路与校圆固定模具相连接,管路上设有电磁调节阀,电磁调节阀、真空泵分别与电控箱相连接。本发明的有益效果:结构简单,制作方便,性能可靠,应用范围广泛,解决了汽车电瓶线热缩管套入电缆的自动化瓶颈问题,能够有效的推动汽车电瓶线的自动化作业,提升了线束行业的加工效率,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保证了线束质量的稳定性;本发明巧妙的采用圆形真空吸附装置不仅实现了热缩管的校圆,同时吸附力对热缩管也起到了固定作用,最终实现了通过机械操作完成了热缩管套入电缆和移动的功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电瓶线制造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电瓶线热缩管的校圆
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电瓶线的制作包括下线、剥头、套入热缩管、压接、移动热缩管至压接处热缩加工工序组成。目前下线、剥头、压接、热缩工序均可使用设备自动化生产而汽车电瓶线在与端子压接前需把热缩管套至电缆剥头上的工序及压接后热缩管移至压接处的工序。由于热缩管硬度较低,自然状态下呈椭圆口径,需人工把热缩口径校圆后手动套至电缆剥头上,此操作是电瓶线制造技术自动化的瓶颈,也是汽车电瓶线制造效率低的重要原因之一。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汽车电瓶线热缩管的校圆固定装置,实现了对电瓶线热缩管是圆形的校正,可以实现电瓶线热缩管自动套至电缆剥头,为实现汽车电瓶线的全自动化加工奠定了基础。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汽车电瓶线热缩管的校圆固定装置,包括真空泵、校圆固定模具、电控箱,所述真空泵通过管路与校圆固定模具相连接,管路上设有电磁调节阀,电磁调节阀、真空泵分别与电控箱相连接。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校圆固定模具包括上模部和下模部,上模部和下模部的中部设有相同直径的半圆形凹槽,半圆形凹槽与上模部、下模部之间设有中空腔,半圆形凹槽上均匀分布有通孔;所述上模部和下模部分别与管路相连接。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下模部上部的外周上设有定位导板。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上模部上部设有吊耳,下模部下部设有固定架。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管路包括共用管路、上模管路和下模管路,上模管路和下模管路均与共用管路相连接;所述上模管路与上模部的中空腔相连接,下模管路与下模部的中空腔相连接。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共用管路上设有真空度表。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上模管路上设有耐压软管。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式,还包括用于移动热缩管和上模部的机械手,机械手与电控箱相连接。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电磁调节阀包括第一电磁调节阀、第二电磁调节阀、第三电磁调节阀、第四电磁调节阀和第五电磁调节阀,第一电磁调节阀设置在共用管路上,第二电磁调节阀设置在下模管路,第四电磁调节阀设置在上模管路;所述上模管路通过第五电磁调节阀与排气管相连接,下模管路通过第三电磁调节阀与排气管相连接。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式,其校圆固定的方法是:
步骤一:将热缩管放入校圆固定模具下模部的半圆形凹槽内;
步骤二:电控箱开启真空泵,电控箱关闭第三电磁调节阀,电控箱开启第一电磁调节阀、第二电磁调节阀,在真空的吸力下下模部对热缩管进行初次校圆;
步骤三:移动上模部使上模部与下模部闭合;
步骤四:电控箱关闭第五电磁调节阀,电控箱开启第四电磁调节阀,对热缩管进行校圆和固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天海电器有限公司,未经河南天海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0619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缠绕管的生产设备
- 下一篇:真空成型机卷材表皮上料长度自动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