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将垃圾飞灰处置为水泥原料的装置和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108231.3 | 申请日: | 2016-0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31840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17 |
发明(设计)人: | 陈晓东;郝利炜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北京金隅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7/26 | 分类号: | C04B7/26;C04B7/3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东方汇众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96 | 代理人: | 张淑贤 |
地址: | 100041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垃圾飞灰 飞灰颗粒 水泥窑 分离器 飞灰输送 离线 水泥原料 输出 高温焚烧 空气分离 湿法工艺 装置用水 排风管 排灰管 热风 能耗 水资源 节约 | ||
本发明公开了将垃圾飞灰处置为水泥原料的装置和方法,其中所述装置包括水泥窑、离线喷腾炉、飞灰输送装置和分离器;所述飞灰输送装置,用于将垃圾飞灰输送至所述离线喷腾炉;所述离线喷腾炉,通过从所述水泥窑引出的热风,对垃圾飞灰进行处理,将垃圾飞灰中的飞灰颗粒和二噁英分离;所述飞灰输送装置将包含飞灰颗粒和二噁英的空气分离为飞灰颗粒和包含二噁英的空气,并将飞灰颗粒从所述分离器的排灰管输出,将所述包含二噁英的空气从所述分离器的排风管输出至所述水泥窑;所述水泥窑对包含二噁英的空气中的二噁英进行高温焚烧。本装置与现有湿法工艺相比,具有流程简单、能耗低、处置成本低的特点,本装置用水较少,节约了一定的水资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垃圾飞灰的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将垃圾飞灰处置为水泥原料的装置和方法。
背景技术
垃圾飞灰由于其含有较高的重金属和二噁英毒性等物质,属于危险废物。垃圾飞灰的传统处置方式是进入危险废物安全填埋场。近年来,对于垃圾飞灰的综合处置,我国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由于垃圾焚烧而产生的垃圾飞灰的主要成分与水泥熟料基本相近,可以替代水泥生产中的部分原料(例如粘土,石灰石等),经过熟料高温煅烧阶段,飞灰中的重金属和二噁英得到了挥发和分解,从而实现了飞灰的资源综合利用。
但是焚烧飞灰中含有大量的氯盐,当飞灰在熟料高温烧成阶段,氯离子存在高温挥发,低温凝固富集的现象,易造成烧成系统结皮堵塞,同时也会影响熟料质量。
针对以上技术难点,国内科研院所开展一些研究工作,专利CN101333084A中,公开了一种垃圾飞灰预处理工艺成为水泥原料的工艺方法,其工艺过程为飞灰经水洗、搅拌,投加重金属稳定剂等预处理工艺后,再送入水泥窑经煅烧制备成水泥。该工艺飞灰需经过水洗,搅拌,添加外加剂等多个工艺步骤,过程复杂,在飞灰的水洗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生活用水,处置后的废水需要添加废水处置系统,整个工艺投资较大,运行费用高。CN101386481A中,公开了一种利用旁路放风技术除去垃圾飞灰中的氯离子,实现了焚烧飞灰制备水泥熟料的技术方法。该工艺是在水泥窑系统的基础上,将飞灰从现有的窑头、窑尾烟室、分解炉等部位送入现有的窑系统,并安装一套旁路放风系统,该系统一次性投资大,设计的旁路放风系统与窑型,炉型均有关系,该项技术需要旁路放风系统连续运行,才能保证有效降低飞灰中氯离子含量。旁路放风系统对放风的比例有一定的限制,对原料中氯离子浓度有一定要求。此外旁路放出的窑灰需要二次处理。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一种将垃圾飞灰处置为水泥原料的装置和方法,其与现有湿法(水洗)工艺相比,具有流程简单、投资低、能耗低、处置成本低的特点,是未来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将垃圾飞灰处置为水泥原料的装置,其包括水泥窑、离线喷腾炉、飞灰输送装置和分离器;
所述飞灰输送装置,用于将垃圾飞灰输送至所述离线喷腾炉;
所述离线喷腾炉,通过从所述水泥窑引出的热风,对垃圾飞灰进行处理,将垃圾飞灰中的飞灰颗粒和二噁英分离;
所述飞灰输送装置将包含飞灰颗粒和二噁英的空气分离为飞灰颗粒和包含二噁英的空气,并将飞灰颗粒从所述分离器的排灰管输出,将所述包含二噁英的空气从所述分离器的排风管输出至所述水泥窑;
所述水泥窑对包含二噁英的空气中的二噁英进行高温焚烧。
可选的,所述飞灰输送装置包括飞灰传输装置和飞灰计量装置;所述飞灰传输装置包括气力输送装置和/或机械输送装置;所述飞灰计量装置包括飞灰仓和计量输送秤;所述气力输送装置和机械输送装置的出料端与所述飞灰仓连通;所述飞灰仓的出灰口处设置有闸门,所述闸门能封闭或者打开所述飞灰仓的出灰口,且所述飞灰仓的出灰口位于所述计量输送秤的正上方。
可选的,所述离线喷腾炉的进风口通过进风管连接至所述水泥窑的窑头罩或者三次风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北京金隅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北京金隅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0823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拱坝用中热水泥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母模内侧滑块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