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梯有效
申请号: | 201610108457.3 | 申请日: | 2016-0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28762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18 |
发明(设计)人: | 武井健三郎;渡边敦也;富樫香介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日立大厦系统 |
主分类号: | B66B5/00 | 分类号: | B66B5/00;B66B7/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尚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22 | 代理人: | 龙淳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梯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梯(100),其包括:井道(102);升降于所述井道的轿厢(104);通过曳引绳(110)与所述轿厢相连接的对重(106);为所述轿厢和所述对重导向的复数个导轨(112);通过所述曳引绳牵引所述轿厢和对重的曳引机(108);以及限速器(114)。在所述井道内的突出物(120、220)附近,设置有第1电磁体,在伴随所述轿厢一同移动的绳索状物体(116、110),设置有第2电磁体。给第1电磁体以及第2电磁体通电一段时间,使第1电磁体以及第2电磁体产生磁场,形成相互排斥的磁力,通过该磁力使所述绳索状物体离开所述突出物。据此,可以解除绳索状物体在突出物的缠挂,或者防止缠挂发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梯,其包括井道、升降于井道的轿厢、通过曳引绳牵引轿厢的曳引机、以及限速器等。
背景技术
电梯包括井道以及升降于井道的轿厢。井道内设置有很多突出物,例如平层遮光板、各种装置仪器、以及安装这些装置仪器的支架等部件。另外,井道内还有伴随轿厢一同移动的长尺寸的绳索状物体,例如曳引绳、限速器绳以及随行电缆等。这些绳索状物体通常就有一些摇摆。当遇到地震或强风时,随着建筑物(尤其高层建筑)的摇晃,这些绳索状物体的摇摆会大幅度增加,有时摇摆的绳索状物体会缠挂到井道内的突出物上。在这种状态下如果电梯继续运行,将导致电梯故障,甚至带来严重事故。而解除这种缠挂,通常需要维修人员进入井道内完成。
为了避免上述情况发生,日本的《升降机耐震设计·施工指针》规定了一些保护措施(《升降机技术基准解说》2009年版,分册《升降机耐震设计·施工指针》第8章,监修:国土交通省住宅局建筑指导课,编辑:财团法人日本建筑设备·升降机中心、社团法人日本电梯协会)。例如,在井道内的突出物与井道壁之间设置保护线或保护栏,用这些保护线或保护栏挡住摇摆的绳索状物体,防止绳索状物体绕到突出物的后方或侧面并缠挂到该突出物上。
尽管这些保护线或保护栏能够减少绳索状物体缠挂到突出物上,但是,为了设置保护线或保护栏,在突出物与保护线或保护栏的连接部还会出现新的突出物。实际上也发生过绳索状物体缠挂到新突出物上的情况。而且发生缠挂后,仍然需要维修人员进入井道内解除。
另外,日本专利公报特开2010-168144号公开了一种电梯长尺寸物防挂装置。该装置是在轿厢的四周设置支持框。在轿厢侧的长尺寸绳索状物体摇摆时,如果碰到支持框,会被支持框挡回来,从而防止绳索状物体绕到突出物的后侧形成缠绕状态。但是,该装置在支持框的内侧安装有平层遮光板等,这些物体仍然会构成绳索状物体缠挂的突出物。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梯,其能够简单地解除绳索状物体缠挂突出物的现象,防止因这种缠挂造成的故障和事故。
为解决所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电梯包括:井道;升降于所述井道的轿厢;通过曳引绳与所述轿厢相连接的对重;为所述轿厢和所述对重导向的复数个导轨;通过所述曳引绳牵引所述轿厢和对重的曳引机;以及限速器。而且,在所述井道内的突出物附近,设置有第1电磁体,在伴随所述轿厢一同移动的绳索状物体,设置有第2电磁体。给第1电磁体以及第2电磁体通电一段时间,使第1电磁体以及第2电磁体产生磁场,形成相互排斥的磁力,通过该磁力使所述绳索状物体离开所述突出物。
本发明的电梯只要给第1电磁体以及第2电磁体通电,便可以通过磁力使绳索状物体离开突出物,从而解除绳索状物体在突出物的缠挂。操作简单方便,不需要维修人员进入井道。另外,即使没有发生缠挂现象,通过给第1电磁体以及第2电磁体通电,可以使绳索状物体离开突出物一定距离,从而防止发生缠挂现象。通常,在一段时间内通电就可以达到上述目的,所以可以在电梯运行的各种阶段,根据需要设置一段通电时间。
附图说明
图1是简略地表示本发明电梯的第1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是简略地表示第1实施例的电梯井道内的一部分装置的俯视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日立大厦系统,未经株式会社日立大厦系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0845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