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祛风清热的中药组合物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610108951.X 申请日: 2016-02-28
公开(公告)号: CN105663476A 公开(公告)日: 2016-06-15
发明(设计)人: 彭小虎 申请(专利权)人: 彭小虎
主分类号: A61K36/88 分类号: A61K36/88;A61P29/00;A61P19/02;A61P19/08;A61K35/583;A61K33/12;A61K31/045
代理公司: 北京红福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25 代理人: 陈月福
地址: 116000 辽宁省大连市*** 国省代码: 辽宁;2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祛风 清热 中药 组合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中药方剂,尤其涉及一种祛风清热的中药组合物,属于中药应用领域, 特别适用于风痹、热痹混合型的骨关节疾病。

背景技术

痹症指正气不足,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人体,痹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所导致 的,以肌肉、筋骨、关节发生疼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甚至关节肿大灼热为主要临 床表现的病证。

痹症在文献上有许多名称,或以病因、或以症状、或病因与症状结合命名,如风痹、 寒痹、湿痹、热痹等。《内经》最早提出了痹病名,并专辟“痹论”篇,对其病因、发病、 证候分类及演变均有记载,为后世认识痹病奠定了基础。

如论病因说:“所谓痹者,各以其时,重感于风寒湿之气也”,论证候分类说:“其风气 甚者为行痹;寒气甚者为痛痹;湿气甚者为着痹也”。

张仲景在《伤寒论》里对太阳风湿,在《金匮要略》里对湿痹、历节风进行了辨证论 治,所创立的桂枝附子汤、桂枝芍药知母汤、乌头汤等至今仍为治痹的常用效方。

唐·《千金要方》已认识到有些痹病后期可引起骨节变形,收集了许多治痹方剂,而且 有药酒、膏摩等治法。

明清时期,痹病的理论有较大发展和日臻完善。《医门法律》对痹病日久,主张治疗应 “先养血气”。清代温病学的形成,对热痹的病因、症状和治疗有更充分的论述。痹病久病 人络在这一时期受到重视。

《医宗必读》对痹病治疗原则作了很好的概括,主张分清主次,采用祛风、除湿、散 寒治疗,行痹应参以补血,痛痹应参以补火,着痹应参以补脾补气。

《素问·痹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所谓痹者,各以其时,重感于风寒湿 之气也”。《中藏经·论痹》:“痹者,风寒暑湿之气,中亏脏腑之为也。……而有风痹、寒 痹、湿痹、热痹、气痹,又有筋、骨、血、肉、气之五痹也。……痹者闭也,五脏六腑感 于邪气,乱于真气,闭而不仁,故曰痹也。”《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痹叙论》:“夫风寒湿三气 杂至,合而为痹,虽曰合痹,其用各殊。风胜为行痹,寒胜为痛痹,湿胜为着痹。三气袭 人经络,人于经脉、皮肉、肌肤,不已则人五脏。……大抵痹之为病,寒多则痛,风多则 行,湿多则着。在骨则重而不举,在脉则血凝不流,在筋则屈而不伸,在肉则不仁,在皮 则寒,逢寒则急,逢热则纵。”《症因脉治·热痹》:“热痹之因,阴血不足,阳气偏旺,偶因 热极见寒,风寒外束。内经云:炅气相薄,;则脉满而痛。此热痹之所由生也。”

导致痹症的原因:

1、正气不足

正气不足是痹病的内在因素和病变的基础。体虚腠理空疏,营卫不固,为感邪创造了 条件,故《诸病源候论·风病·风湿痹候》说:“由血气虚,则受风湿”。《济生方·痹》也说: “皆因体虚,腠理空疏,受风寒湿气而成痹也。”正气不足,无力驱邪外出,病邪稽留而病 势缠绵。

2、外邪入侵

外邪有风寒湿邪和风湿热邪两大类。外感风寒湿邪,多因居处潮湿,涉水冒雨,或睡 卧当风,或冒雾露,气候变化,冷热交错等原因,以致风寒湿邪乘虚侵袭人体所致。正如 《素问·痹论》说:“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感受风湿热邪,可因工作于湿热环境 所致,如农田作业,野外施工,处于天暑地蒸之中,或处于较高湿度、温度的作坊、车间、 实验室里,风湿热之邪乘虚而人。亦可因阳热之体、阴虚之躯,素有内热,复感风寒湿邪, 邪从热化,或因风寒湿郁久化热,而为风湿热之邪。

风、寒、湿、热之邪往往相互为虐,方能成病。风为阳邪开发腠理,又具穿透之力, 寒借此力内犯,风又借寒凝之积,使邪附病位,而成伤人致病之基。湿邪借风邪的疏泄之 力,寒邪的收引之能,而入侵筋骨肌肉,风寒又借湿邪之性,粘着、胶固于肢体而不去。 风、热均为阳邪,风胜则化热,热胜则生风,狼狈相因,开泄腠理而让湿人,又因湿而胶 固不解。

风、寒、湿、热病邪留注肌肉、筋骨、关节,造成经络壅塞,气血运行不畅,肢体筋 脉拘急、失养为本病的基本病机。但风寒湿热病邪为患,各有侧重,风邪甚者,病邪流窜, 病变游走不定;寒邪甚者,肃杀阳气,疼痛剧烈;湿邪甚者,粘着凝固,病变沉着不移; 热邪甚者,煎灼阴液,热痛而红肿。

痹病日久不愈,气血津液运行不畅之病变日甚,血脉瘀阻,津液凝聚,痰瘀互结,闭 阻经络,深入骨骱,出现皮肤瘀斑、关节肿胀畸形等症,甚至深入脏腑,出现脏腑痹的证 候。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彭小虎,未经彭小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0895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