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温空气与熔融盐高效储热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610110003.X | 申请日: | 2016-0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05956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25 |
发明(设计)人: | 张可;苑中显;吴玉庭;刘忠秋;吴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F28D20/00 | 分类号: | F28D20/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海天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3 | 代理人: | 张慧 |
地址: | 10012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温 空气 熔融 高效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为高温空气与熔融盐高效储热系统,该系统属于中高温储热材料利用技术 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环境和节能关注度越来越 高。当前各电厂的发电装机容量都是按照最大需求建设,随着电网峰谷差异日趋增大,必然 导致非用电高峰时发电机组的停机或低负荷运行及电网容量浪费。储能可大幅度提高火电 机组实际运行效率,增强电网的输电能力。此外,在可再生能源利用方面,风能太阳能等可 再生能源具有间歇性和波动性特点,对电网的冲击性很大,导致风能和太阳能发电机组未 能并网的比例比较高,这部分的电能浪费比较严重。储能可以实现可再生能源平滑波动、跟 踪调度输出、调峰调频等优点,使可再生能源发电稳定输出,从而满足可再生能源电力的大 规模并网的要求。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利用低谷电,将空气压缩并储存于储气室中,使电能转 化为空气的内能储存起来。在用电高峰期,空气从储气室释放进入燃烧室同燃料一起燃烧, 然后驱动透平发电。分级压缩过程中空气的温度会随之升高,这部分热量往往被浪费掉。高 温空气-熔盐高效储热系统能把压缩产生的高温空气的热量储存在熔盐中。
在生活中还有许多高温空气浪费的地方,主要是由于空气与一些常规蓄热介质之 间的换热效率低,加上常规蓄热材料蓄热效果也不佳。本发明的高温空气-熔融盐高效储热 系统能够很好解决以上问题。熔融盐作为高温传热蓄热材料,具有工作温度高,使用温度范 围广、传热能力强、系统压力小、有较高的显热蓄热能力、经济性较好等优点。熔融盐已经作 为传热蓄热工质的首选,但是国内外对于强化熔融盐与高温压缩空气传热的研究较少。其 主要原因是由于熔盐具有高温、高熔点和腐蚀性等特点,进行熔盐对流传热实验研究难度 很大。
发明内容
针对高温空气余热利用,余热储存等问题,本发明旨在提出一种余热的高效换热 并储存的系统,通过该换热器,将高温空气的热量储存在熔融盐中,实现空气余热利用。
一种余热的高效换热并储存的系统,具体结构如图1所示,该系统主要包括三个循 环系统,分别为熔盐主回路系统、水循环冷却系统和导热油冷却系统。高温熔盐罐(1)、高温 熔盐泵(5)、套管换热器(15)、翅片换热器(8)依次由熔盐管路连通形成熔盐主回路系统;在 熔盐管路上设有电加热器(4);热气体通过翅片换热器(8)与熔盐进行热交换;
导热油槽(12)、导热油泵(16)、套管换热器(15)、冷却风机(14)、导热油流量计 (13)经由导热油管路连接形成导热油冷却系统,在套管换热器(15)两端的导热油管路上分 别安装有温度传感器(6);
高温熔盐泵(5)的轴间部位采用冷却塔(3)、水泵(2)构成的水循环冷却系统进行 冷却。
翅片换热器(8)设有外壳箱体(21),外壳箱体(21)上分别设有空气进口和空气入 口,外部结构如图2所示,外壳箱体(21)内部设有多排并联排布的蛇形弯曲管路,多排蛇形 弯曲管路的进口(19b)通过连接上联箱(18)进行汇总,多排蛇形弯曲管路的出口(19a)通过 连接下联箱(20)进行汇总;同时在蛇形弯曲管上套有铝箔翅片(22);上联箱(18)和下联箱 (20)均位于外壳箱体(21)外。
采用上述装置进行余热换热并储存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在高温熔 盐罐(1)中熔盐先进行加热;在熔盐主回路系统中,高温熔盐罐(1)中的熔盐由高温熔盐泵 (5)抽出,熔盐在流经套管换热器(15)时与低温导热油进行换热降温,换热降温后的熔盐流 入翅片换热器(8)中,与热气体进行换热,带走热气体中的热量,换热后的熔盐重新流入熔 盐罐(1)中进行储存;热气体的热量被熔盐储存在熔盐罐(1)中,利用这部分热量时再把热 量从熔盐中置换出来或直接利用,实现了余热的回收利用;采用水循环冷却系统给熔盐泵 (5)进行冷却;
在翅片换热器(8)中熔盐与热气体进行热交换需要进行调节熔盐质量流量时,可 采用如下方法进行测量:
采用热平衡的方法计算熔盐的质量流量qh,其计算式为,
qoCpoΔTo=Qo=Qh=qhCphΔTh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工业大学,未经北京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1000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火箭动力末自导战斗部试验系统
- 下一篇:一种高温干灰冷却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