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大直径无缝气瓶双旋轮热旋压收口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110236.X | 申请日: | 2016-0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28576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7-06 |
发明(设计)人: | 郭恒;王如军;陈立柱;段贤勇;李进;李强;肖福仁;陈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扬州诚德钢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41/04 | 分类号: | B21D41/04;B21D22/14;B21D37/16 |
代理公司: | 扬州市锦江专利事务所 32106 | 代理人: | 江平 |
地址: | 225200 江苏省扬***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直径 无缝 气瓶双旋轮热旋压 收口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金属成形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无缝气瓶的半球形封头和瓶口的成形工艺。
技术背景
长管拖车用压缩天然气钢瓶和站用储气钢瓶一般采用热轧(或冷拔)无缝钢管热旋压成为半球形头部封头和瓶口。
现有长管拖车压缩天然气钢瓶和站用储气钢瓶的最大外径为Φ720mm,随着无缝钢管制造技术的发展和天然气使用的逐渐增加,更大容积的气瓶的开发使用将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目前,无缝气瓶热旋压收成形多采用单旋轮摆臂式旋压方法,旋压技术也已经比较成熟,但最大气瓶外径尚未突破Φ720mm,且多用于旋压薄壁钢管。
同等材质和相同耐压条件下的钢质无缝气瓶,其外径越大则气瓶的壁厚越厚,半球形封头的变形量越大,对热旋压的工艺技术要求越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更大外径钢质无缝气瓶热旋压技术的空白,提供一种大直径钢质无缝气瓶双轮热旋压收口方法,不仅可以生产出更大直径,更大壁厚的无缝气瓶,而且双轮旋压减少了旋压时间,降低了生产成本。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大外径钢质无缝气瓶双旋轮热旋压收口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钢管加热:在无缝钢管绕自身主轴的转动速度为10~20rpm的条件下,将无缝钢管的收口段加热至1175~1225℃;
2)半球封头旋压:保持无缝钢管的收口段温度为1175~1225℃,在无缝钢管绕自身主轴的转动速度为150~200rpm的条件下,以前旋轮和后旋轮在无缝钢管的收口段外侧进行成形封头旋压,旋压轨迹为半圆形;旋压过程中,前旋轮和后旋轮交替执行旋压操作,前旋轮执行半圆轨迹时,后旋轮在其下一道次的起旋位置等待;前旋轮轨迹执行完毕后退出与无缝钢管的接触,然后返回下一道次的旋压起始位置,同时后旋轮开始运行旋压轨迹,完成第二道次的旋压;如此进行3~4道次;
3)瓶口成形旋压:保持无缝钢管的收口段温度为1175~1225℃,在无缝钢管绕自身主轴的转动速度为150~200rpm的条件下,以前旋轮和后旋轮在钢管的收口段外侧进行瓶口成形旋压,旋压轨迹为先半圆形后沿钢管轴向平行的直线;前旋轮和后旋轮交替进给,执行完半圆形轨迹后沿钢管轴向继续执行一段直线轨迹,半圆轨迹和直线轨迹间采用圆弧过渡;随着旋压道次的进行,此过渡圆弧逐渐减小至成品气瓶的过渡圆弧角度,直线轨迹的长度逐渐增加至气瓶的瓶口需要长度;如此反复执行5~6道次;
4)封头表面光整旋压:保持无缝钢管的收口段温度为1175~1225℃,在无缝钢管绕自身主轴的转动速度为150~200rpm的条件下,对封头表面光整旋压。采用与前一道次相同的旋轮运行轨迹进行旋压,使得整个半球封头和瓶口表面光滑,从而完成无缝气瓶的热旋压收口。
本发明采用双旋轮热旋压收口方法进行无缝气瓶的收口成形,与单旋轮摆臂式旋压相比,具有以下效果:
1、发明了外径更大(最大外径950mm)和壁厚更厚(最大壁厚45mm)的钢质无缝气瓶的热旋压成形方法;
2、旋压过程中气瓶瓶口不封死,避免了因金属溶合缺陷而造成的不合格,提高了成材率。
3、双轮旋压相比单旋轮旋压节约了旋压时间,降低了生产成本。
进一步地,本发明所述步骤1)中,根据气瓶旋压后的成型长度以及中频加热炉的加热盲区,结合以往的旋压经验,无缝钢管的收口段的加热长度L与无缝钢管外径Φ的关系为:L=Φ/2+(220~320mm)。
所述步骤2)中,因无缝钢管在旋压过程中的高速旋转,必将造成较大的温度降,故采用自动补温枪对无缝钢管的收口段进行补温,以达到更好的旋压效果。
所述步骤2)中,在旋压过程中两个旋轮交替运行,为有效区分两个旋轮,现将奇数道次运行的旋轮定义为前旋轮,偶数道次运行的旋轮定义为后旋轮。
所述步骤2)中,根据旋压成形所需要的变形总长度以及旋轮轨迹的特点,结合已成型的旋压经验,取第一道次封口旋压对应的旋轮进给量为340~380mm(即第一道次钢管的横向变形长度为距管端340~380mm),第二道次封口旋压对应的旋轮横向进给量为40~60mm(即第二道次的旋轮起旋点距离第一道次的旋轮起旋点的横向距离为40~60mm),后面各道次封口旋压对应的旋轮横向进给量每一次递减5~10mm。
所述步骤3)中,根据旋压成形所需要的变形总长度以及旋轮轨迹的特点,结合已成型的旋压经验,取每道次旋轮在无缝钢管收口段的横向进给量为30~45mm,且每道次递减5~1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州诚德钢管有限公司,未经扬州诚德钢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1023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