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效一体化自造粒加载絮凝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610110517.5 | 申请日: | 2016-0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29067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05 |
发明(设计)人: | 王敏;张刚;孟卫莉;戴家凤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新天鸿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04 | 分类号: | C02F9/04 |
代理公司: | 北京连和连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78 | 代理人: | 奚衡宝 |
地址: | 2252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效 一体化 加载 絮凝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絮凝装置,具体涉及高效一体化自造粒加载絮凝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全国95%的城镇自来水厂均采用混凝-沉淀-过滤-消毒的传统工艺,到2011年底,全国设市城市供水综合能力已达到25000万m3/d,各地生活用水量普遍呈现高速增长趋势。当前,集中式大规模水处理系统在国内应用较为普遍。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水处理方式凸现出了长距离输水水质恶化,管网漏失严重,管网基建投资和运行成本高昂等问题。在此种背景下,国内外专家学者纷纷提出了分散式水处理的思想,水处理工艺的设备化,小型化已经成为水处理技术的一种发展趋势。
随着粒径的增大,絮体颗粒的密度迅速降低。随着粒径的增大,颗粒的沉降速度不断增大。因此,在常规处理工艺中,为了获得较高的沉淀效率,希望絮体能成长为较大粒径的颗粒,以此来提高絮体的自由沉降速度,常规絮凝反应中,随着颗粒粒径的增大,絮体颗粒的密度成指数降低,相应的絮体颗粒的含水率增大,沉泥的体积增大,从而加大了泥处理设施的负荷,絮体颗粒的粒径不能无限增大,在相同的化学反应条件下,絮体颗粒的最大成长粒径受搅拌强度的制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絮凝效果好,出水质量高的高效一体化自造粒加载絮凝装置。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高效一体化自造粒加载絮凝装置,顶盖上设有进水口和动力装置,顶盖下设有处理装置,处理装置下连接有出水口,处理装置由分离设备和过滤设备组成,分离设备与过滤设备相互连接形成一个完成的过滤装置,分离设备与过滤设备之间设有连接通道,该通道上部连接分离设备下部连接过滤设备,分离设备后连接分离区,分离区与连接通道相互导通;
过滤设备由若干组过滤网组成,该过滤网为旋转过滤网,过滤设备后连接排水管。
所述的分离设备为泥水分离设备。
所述的连接通道为环形连接通道。
本发明的优点是:在该装置中设有分离设备和过滤设备可有效降低絮体空隙率,提高絮体密度,而絮体球形度的提高使其成长粒径得以增大,从而絮体沉速增大,表面负荷提升;高密度絮体悬浮层中,大颗粒絮体具备较高的吸附势,有效强化了初始粒子及微絮体的接触絮凝作用,保障了出水水质;低含水率、高球形度的加载絮体于污泥浓缩区进行压实沉降,排泥含水率进一步降低,在保证出水水质的前提下极大提高了处理负荷,大幅度减小了工艺占地面积,同时有效提高了排泥含固率,实现了污泥减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顶盖,2为分离设备,3为排水管,4为过滤设备,5为连接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高效一体化自造粒加载絮凝装置,顶盖1上设有进水口和动力装置2,顶盖1下设有处理装置,处理装置下连接有排水管3,处理装置由分离设备2和过滤设备4组成,分离设备2与过滤设备4相互连接形成一个完成的过滤装置,分离设备2与过滤设备4之间设有连接通道5,该通道上部连接分离设备2下部连接过滤设备4,分离设备2后连接分离区,分离区与连接通道5相互导通,过滤设备4由若干组过滤网组成,该过滤网为旋转过滤网,过滤设备4后连接排水管,分离设备2为泥水分离设备,连接通道5为环形连接通道,旋转过滤网对应设置有冲洗装置,冲洗装置冲洗旋转过滤网,冲洗过旋转过滤网的废水由排水管3排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新天鸿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新天鸿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1051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