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热力管道用高硬度涂刷料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110617.8 | 申请日: | 2016-0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77152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7-20 |
发明(设计)人: | 吴利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利刚王磨料磨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35/66 | 分类号: | C04B35/66 |
代理公司: | 洛阳公信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20 | 代理人: | 狄干强 |
地址: | 467100 河南省平顶***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热力 管道 硬度 涂刷 料及 制备 方法 | ||
一种热力管道用高硬度涂刷料及其制备方法,由粉料和拌和 液组成,其中,粉料由铝灰、赤泥、碎玻璃、煅烧高岭土、氧化硅、铁粉、氮化硅、蓝晶石粉、氧化钛、氧化铝粉、单质硅和碳化硅微粉制成,拌和 液由氢氧化钠、水泥、氮化硼和碳酸钠加入到水中形成的悬浮液。本发明通过合适的工艺最终将粉料制成耐热性、强度、抗冲刷性能、抗热震性能和隔热性良好的整体型粉末,然后通过拌和 液制成浆料涂刷于管道内壁上,从而提升管道的耐热性、隔热性、抗冲刷性能,进而大幅度延长管道的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耐热材料领域,具体的是一种热力管道用高硬度涂刷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城市供暖一般都是采用集中供暖,而电厂的余热是供暖的主要组成部分。电厂的余热(高温热水、气体)经过管道输送到用暖单位。现有技术的供暖管道仅仅是采用深埋在地下的水泥管道输送余热,由于长时间的输送会导致气体或水流对管道内壁进行腐蚀和冲刷,导致管道的破损,从而发生泄漏现象,这时就需要挖开地面进行修整,这样会导致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且还会对日常生活构成影响。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水泥管道在输送余热时由于冲刷和腐蚀导致的破损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热力管道用高硬度涂刷料及其制备方法,将本发明的涂刷料涂刷于管道的内壁上时,不仅能够提高管道的耐磨性耐冲刷性能,大幅度提高管道的使用寿命,而且还能够起到一定的阻隔热量传递的功能。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热力管道用高硬度涂刷料,由粉料和拌和 液组成,按照重量比,其中,粉料由13-15份的铝灰、4-6份的赤泥、5-7份的碎玻璃、7-9份的煅烧高岭土、3-5份的氧化硅、1-2份的铁粉、4-6份的氮化硅粉、2-3份的蓝晶石粉、1-2份的氧化钛、3-4份的氧化铝粉、1-2份的单质硅和3-4份的碳化硅微粉制成,拌和液由5-6份的氢氧化钠、8-9份的水泥、3-4份的氮化硼和2-3份的碳酸钠加入到60-65份的水中形成的悬浮液。
上述热力管道用高硬度涂刷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按照上述的比例称量选取各物料,并粉碎研磨至粒径不超过0.074mm,备用;
2)将碎玻璃、氧化硅和铁粉混合后加热至完全熔化,然后向其中加入单质硅、氮化硅粉和氧化钛,备用;
3)将铝灰、赤泥、煅烧高岭土以及氧化铝粉混合后加热到1700-1750℃,并保持该温度烧结2-3h,然后将温度降低为1350-1400℃,并向其中加入蓝晶石粉和碳化硅微粉,保持该温度烧结1-2h,降温至1150-1200℃后将步骤2)中制备的熔融物加入到其中,并再次升温至1500-1550℃烧结1-2h,自然冷却后得到粉料;
4)将氢氧化钠、水泥、氮化硼和碳酸钠分别包装,以在使用时加入水中形成拌和液。
本发明中,拌和 液中还可加入3-4份的硅酸钠和4-6份的沥青。
本发明在使用时,将先制备出拌和 液,然后将拌和 液与粉料拌和 形成粉料浆,然后将粉料浆涂刷在管道的内壁,待其晾干后形成涂刷层,通过多次反复涂刷使涂刷层的厚度不小于3mm。
有益效果:本发明通过使用铝灰、赤泥、煅烧高岭土以及氧化铝粉在高温下烧结后形成一种高强度的微晶结构,而后保持高温状态加入蓝晶石粉和碳化硅粉,这两种成分弥散于微晶结构中,进一步增强其强度、耐热性和耐冲刷性能,最后再加入含有单质硅、氮化硅粉和氧化钛的熔融碎玻璃、氧化硅和铁粉的混合物,然后再次烧结,从而使得氧化钛、氮化硅、碳化硅等增强型粉末能够均匀的弥散于微晶结构中,最终形成耐热性、强度、抗冲刷性能、抗热震性能和隔热性良好的整体型粉末,然后通过拌和 液制成浆料涂刷于管道内壁上,从而提升管道的耐热性、隔热性、抗冲刷性能,进而大幅度延长管道的使用寿命。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利刚王磨料磨具有限公司,未经河南利刚王磨料磨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1061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