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腐翅片管有效
申请号: | 201610110623.3 | 申请日: | 2016-0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37662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26 |
发明(设计)人: | 于仁麟 | 申请(专利权)人: | 于仁麟 |
主分类号: | F28F1/42 | 分类号: | F28F1/42;F28F19/02;C09D1/00;C09D5/10 |
代理公司: | 济南智圆行方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企业)37231 | 代理人: | 刘尔才 |
地址: | 266003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腐 翅片管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换热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换热器部件-翅片管。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类对能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然而煤、石油、天然气等传统能源储备量不断减少、日益紧缺,造成价格的不断上涨,同时常规化石燃料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愈加严重,这些都大大限制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因此为了节约能源,强化传热技术在不断发展,翅片管也是在换热领域中普遍应用。目前现有技术中的翅片都是一个整体设置在基管上,因此利用翅片管虽然起到了强化传热的功能,但是在某些工作条件下,例如烟气换热、还有杂质的气体换热方面,或出现集灰现象,导致换热系数下降,因此本发明针对目前现有技术出现的情况,提出了一种新的换热管。
换热管在换热过程中容易发生腐蚀,因此需要提供一种避免腐蚀发生的换热管。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节能环保的翅片管,既可以满足强化传热的功能,同时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腐蚀。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翅片管,所述翅片管包括基管及其设置在基管上的横向翅片,所述基管和翅片外表面涂敷防腐层。
优选的,所述防腐层是防腐涂料。
优选的,防腐涂料由如下成分组成:片状锌粉8.3%,氧化铝为8%,硼酸为7.3%,丙烯酸为0.7%,润湿分散剂为0.4%, 增稠剂为0.15%,消泡剂为0.23%,余量的水;
该种涂料通过喷涂、刷涂、浸涂施涂于翅片管表面,80±10℃烘干10~60分钟,280±40℃固化烧结30~60分钟,形成良好耐蚀涂层。
优选的,所述润湿分散剂为平平加系列中的SA-20,所述的增稠剂选用羟乙基纤维素;所述的消泡剂选用磷酸三丁酯。
优选的,所述基管是矩形。
优选的,所述的基管的横截面是正方形。
优选的,所述翅片为多组,所述多组翅片沿所述基管的轴线方向间隔地设置在所述基管上,且所述每组翅片都平行于所述基管的横截面,所述每组翅片包括两个翅片,所述的两个翅片沿着基管的轴线所在的面对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基管的横截面形状为矩形,所述的翅片形状为矩形,所述两个翅片之间形成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沿着基管的轴线所在的面对称。
优选的,所述基管内部设置内翅片,所述内翅片连接矩形的对角,所述内翅片将基管内部分为多个小通道,在内翅片上设置连通孔,从而使相邻的小通道彼此连通;
所述的连通孔为圆形,所述正方形的内边长为L,所述连通孔的半径r,所述同一翅片上相邻的连通孔圆心之间的距离为l,满足如下关系:
l/L*10=a*ln(r/L*10)+b;
其中ln是对数函数,a,b是参数,1.45<a<1.62,2.89<b<3.10;
0.33<l/L<0.39;
0.13<r/L<0.18;
30mm<L<140mm;
5mm<r<19mm。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具有如下的优点:
1)通过设置防腐层,能够减少腐蚀发生。
2)提供了一种新式结构的方管换热管,通过在换热管上设置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减少集灰。
3)通过换热管基管和翅片设置为矩形,实现换热管基管和翅片形状的协同效果,强化传热
4)通过在基管内部开设连通孔,在保证提高换热效率的同时,减少了基管内的流动阻力。
5)本发明通过多次试验,在保证换热量最大以及流动阻力满足要求的情况下,得到一个最优的换热管优化结果,并且通过试验进行了验证,从而证明了结果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H型翅片管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H型翅片管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基管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内翅片连通孔分布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内翅片连通孔错列分布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基管内正方形尺寸示意图。
附图标记如下:
1基管,2第一开口,3第二开口,4第一翅片,5第二翅片,6内翅片,7连通孔,8小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于仁麟,未经于仁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1062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单向阻隔式冷凝流体滴落回流引出装置
- 下一篇:油冷却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