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银杏林下套种当归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111024.3 | 申请日: | 2016-0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46032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01 |
发明(设计)人: | 杨新成;张广辉;宋婉玲;刘华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希尔康种植有限公司;云南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C1/00 | 分类号: | A01C1/00;A01G2/00;A01G17/00;A01N65/44;A01N47/28;A01P1/00;A01P3/00;A01P7/04 |
代理公司: | 昆明正原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53100 | 代理人: | 陈左 |
地址: | 650051 云南省昆***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当归 银杏 林下套种 根茎 农业产业结构 生态系统平衡 有效物质含量 林下种植 水肥管理 土层结构 土地成本 营养转换 种子处理 银杏林 除草 采收 定苗 间苗 膨大 撒播 松土 条播 土地资源 套种 病虫害 地块 松动 整地 耕作 空缺 栽种 水土流失 播种 闲置 覆盖率 水源 土壤 补充 防治 土地 | ||
1.一种银杏林下套种当归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经过下列各步骤:
(1)选地整地:7月上旬,在银杏林地中选阴凉、富含腐殖质的壤土、土质疏松、肥沃的沙质壤土;除掉杂草,深翻土地25厘米以上,日晒风化熟化,于栽种前结合整地每亩施入腐熟药渣2000kg,钙镁磷肥或过磷酸钙30kg、复合肥20kg,翻入土中作基肥;播种前再浅耕1次,在两行银杏树之间作成宽1米的高畦,畦沟宽30厘米,在畦面按常规撒上辛硫磷颗粒剂,四周开好排水沟;所述的腐熟药渣由下列质量份的组分组成:细辛药渣100~150份、黄芪药渣300~400份、甘草渣300~350份、米糠70~80份、尿素10~20份;
(2)种子处理:选择纯度≥80%、净度≥80%、含水量≤15%、发芽率≥50%,外观橘黄至黄褐色、无霉变的种子,除去杂质、霉变、虫伤的种子;将种子置入水中,搅拌后捞去浮在水面上的秕籽,将沉底的饱满种子浸24h之后,取出按每kg种子拌入2kg细土或细沙,再拌入10g多菌灵或恶霉灵进行消毒;
(3)条播:在步骤(1)的畦面上按行距15~20cm开2~3cm深的沟,按每亩用种量为1~1.5kg,将步骤(2)处理后的种子均匀播种到沟中,覆土0.2~0.5cm,再覆上1cm的松针或枯草,有利于保湿,盖好后浇透水;
或者,撒播:按每亩用种量为1~1.5kg,将步骤(2)处理后的种子均匀播撒在畦面上,覆土0.2~0.5cm,再覆上1cm的松针或枯草,有利于保湿,盖好后浇透水,有利于种子发芽;
(4)田间管理
间苗定苗:当苗高2~3cm时,揭开枯草或松针,进行第1次间苗;当株高l0cm时再间苗一次,去弱留强,使株距为8~l0cm;
中耕除草:第一年1~2次,第二年3~4次;第1次于播种时,第2次在苗高3厘米时,结合间苗除草1次;第3次于苗高10厘米时,结合间苗再除草1次,宜浅中耕;第4次于苗高20~25厘米时深锄;
水肥管理:生长前期,及时疏沟排水;生长中、后期适当增施人畜粪水,或将饼肥、过磷酸钙与厩肥堆沤之后,于行间开沟施入,施后覆土盖肥、培土,以利根部生长;8月中旬进行1次浓度为0.3~0.5%的磷钾肥作为叶面喷肥,以提高植株的抗性;霜降后覆盖2~3cm的薄土作为防寒土,以利顶芽越冬;
对病虫害进行防治;
(5)采收:播种后当归2年即按常规采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银杏林下套种当归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的复合肥是市购磷酸二氢钾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银杏林下套种当归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的对病虫害进行防治是随时观察,对发现病虫害的植株时进行防治:根腐病用含量为75%的多菌灵800~1200倍液灌根,每次间隔7~10天;麻口病每亩用阿维菌素颗粒剂3千克加细土15千克拌匀或含量为20%的甲基异柳磷乳剂0.5千克加水2.5千克喷在15千克土上拌匀,撒施,翻入土中;菌核病用1000倍的50%甲基托市津进行喷药,每10天一次,连续3~4次;虫害用毒饵诱杀,施用辛硫磷或敌百虫。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希尔康种植有限公司;云南农业大学,未经云南希尔康种植有限公司;云南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11024.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马铃薯种薯处理方法
- 下一篇:用于汽车自适应大灯控制系统的电路保护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