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管桩出坑传输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111077.5 | 申请日: | 2016-0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92103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6 |
发明(设计)人: | 徐跃平;周兆弟;陈炳元;朱广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周兆弟 |
主分类号: | B65G37/00 | 分类号: | B65G37/00;B65G47/52 |
代理公司: | 浙江永鼎律师事务所 33233 | 代理人: | 陈龙 |
地址: | 3158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传输线 管桩 轴向 传输 建筑技术领域 连续式作业 传输过程 工作效率 径向移动 同步移动 轴向移动 对管 种管 平行 移动 | ||
本发明属于建筑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管桩出坑传输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无法稳定可靠的对管桩进行径向和轴向的传输的技术问题。包括将管桩放置在至少两条相互平行的径向传输线上,径向传输线进行同步移动从而使管桩沿径向移动的步骤,还包括将管桩放置在轴向传输线上用轴向传输线进行轴向移动的步骤,还包括用摆渡机构将管桩从径向传输线移动到轴向传输线的步骤。本发明传输过程稳定可靠,精度高,能实现连续式作业,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管桩出坑传输方法,用于管桩的传输。
背景技术
管桩是重要的桩基材料,也是重要的水泥制品,与一般基础工程相比,具有桩材质量好、施工快、工程地质适应性强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各类建筑物和构筑的基础工程上,如高层建筑、公共建筑、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港口、码头、高速公路、桥梁、重型机床、仓库、护岸等领域。管桩在生产过程中,需要经过布料、合模、离心、蒸养、脱模等步骤,由于管桩的重量较大,通常在不同的生产步骤或工序之间切换时需要使用吊车、行车等工具对管桩进行位置移动,或者说是对管桩进行输送,这种输送的效率较低,无法形成自动化的管桩输送,从而制约了管桩的自动化生产线的研发和生产。
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管桩布料传输装置[申请号:201120135512.0]包括链条机构和牵引装置,所述链条机构包括链条、动力轮、被动转动轮、第一导向轮、张紧轮、第二导向轮、紧弹簧和张紧杆,链条的一端固定在牵引装置上、另一端依次经过第一导向轮、张紧轮、动力轮、被动转动轮、第二导向轮后固定在牵引装置上,第一导向轮和张紧轮分别设在链条的两侧,张紧弹簧的一端固定在支架上、另一端通过张紧杆与张紧轮连接;牵引装置与输送平台相连接。
上述方案能通过动力轮的正反向输出动力带动输送平台做往复运动,而且通过将链条机构隐藏在地勾内不让链条漏出地面,能提高本装置运行的安全性和链条的使用寿命。但是该传输装置只能让管桩进行轴向的移动,而无法实现管桩的径向移动,众所周知,管桩呈柱形状,因此实现轴向的移动相对方便,但没有解决管桩需要径向移动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能实现管桩径向和轴向传输且传输过程稳定可靠的管桩出坑传输方法。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一种管桩出坑传输方法,包括将管桩放置在至少两条相互平行的径向传输线上,径向传输线进行同步移动从而使管桩沿径向移动的步骤,还包括将管桩放置在轴向传输线上用轴向传输线进行轴向移动的步骤,还包括用摆渡机构将管桩从径向传输线移动到轴向传输线的步骤。
在上述的管桩出坑传输方法中,径向传输线的两端具有能带动径向传输线转动的机械传动机构,其中位于同一侧且属于不同的径向传输线上的机械传动机构用刚性的连接轴固定连接,径向传输线远离连接轴一侧的机械传动机构连接径向驱动机构。
在上述的管桩出坑传输方法中,径向传输线的两侧分别设置导轨,径向传输线上固定若干小车,小车上具有与管桩的外形相匹配的凹槽,管桩压设在小车上,小车底部具有与导轨相匹配的滑轮,当径向传输线拉动小车移动时,小车在导轨上滚动。
在上述的管桩出坑传输方法中,轴向传输线与径向传输线垂直设置,轴向传输线的两侧分别设置导轨,轴向传输线上固定若干小车,小车上具有与管桩的外形相匹配的凹槽,管桩压设在小车上,小车底部具有与导轨相匹配的滑轮,当轴向传输线拉动小车移动时,小车在导轨上滚动。
在上述的管桩出坑传输方法中,当管桩放置在径向传输线上时,且管桩上具有管模时,保持径向传输线静止不动,对管模的端板螺丝进行拆除,端板螺丝拆除完成后,径向传输线将管桩传输至摆渡机构附近,摆渡机构将管桩从径向传输线移动到轴向传输线上。
在上述的管桩出坑传输方法中,摆渡机构把径向传输线上的管桩顶起或拉起后脱离径向传输线,并使管桩移动到轴向传输线上方后放入轴向传输线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周兆弟,未经周兆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1107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显示屏向上滑动的手机
- 下一篇:一种缓冲式料振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