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组合式增压双电磁燃气喷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10111184.8 | 申请日: | 2016-0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26316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19 |
发明(设计)人: | 范立云;彭怀利;宋恩哲;董全;董晓露;刘友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F02M21/02 | 分类号: | F02M2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0001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组合式 增压 电磁 燃气 喷射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双燃料发动机燃气喷射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组合式增压双电磁燃气喷射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化石燃料的不断消耗和内燃机排放法规的日益严格,发动机的发展面临着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的双重压力,采用替代燃料是同时解决能源问题和环境污染问题的有效手段。天然气、石油气等以其资源丰富、价格低廉、燃烧清洁、热值大等优点,成为目前内燃机主要代用燃料。
目前的缸内直喷燃气喷射系统,主要通过内部集成的高速电磁阀控制针阀的运动从而实现燃气喷射阀的开启与关闭,可以对燃气喷射定时、喷气量进行控制,具有良好的节能减排效果,但其存在一些问题:其一,发动机单缸功率覆盖范围大,采用大流量喷嘴的喷气装置喷气量大,但喷气不稳定且对小流量燃气喷射控制精度低,影响发动机在部分负荷下对喷气量的控制精度;而采用小流量喷嘴的喷射装置对小流量燃气喷射精度高,却不满足发动机大功率工况对燃气喷射量的需求,因此,仅采用单喷嘴的喷气装置匹配发动机功率有限,不能满足发动机在不同工况下的功率及系列化发动机功率需求;其二,为了改善燃气混合程度,通常采用增压装置对燃气进行增压,以提高燃气喷射压力,相比液态燃料,燃气若采用高压泵增压,从泵端到喷射装置传输过程对管道结构、强度要求较高且燃气泄漏严重;其三,随着针阀的运动,燃气沿针阀偶件间隙向上泄漏,泄漏燃气进入控制腔导致燃气喷射压力和喷射速率降低,严重影响喷气装置工作稳定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匹配宽功率范围发动机,无燃气泄漏且控制油无静态泄漏的组合式增压双电磁燃气喷射装置。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包括增压部分、双电磁阀部分、双控制活塞部分、双针阀喷嘴部分和喷射装置体,增压部分位于喷射装置体上方,双电磁阀部分位于增压部分下方的喷射装置体内,双控制活塞部分位于双电磁阀部分下方的喷射装置体内,双针阀喷嘴部分位于喷射装置体的下部;所述增压部分包括增压电磁阀、进气阀、增压活塞弹簧、增压活塞套、增压活塞、增压电磁阀座,增压电磁阀的阀杆上有环形油带,增压电磁阀座上有伺服油进油道、伺服油泄油道,增压电磁阀未通电时,环形油带连通泄油道和伺服油腔,增压电磁阀通电时,环形油带连通进油道和伺服油腔;双电磁阀部分包括电磁阀Ⅰ、电磁阀Ⅱ、电磁阀体、电磁阀弹簧座、阀杆密封底座,电磁阀Ⅰ和电磁阀Ⅱ相同,在喷射装置内对称分布且共用电磁阀体、电磁阀弹簧座和阀杆密封底座,电磁阀Ⅰ和电磁阀Ⅱ的阀杆上有高压油环带;双控制活塞部分包括第一活塞控制腔、第一活塞、第一针阀控制腔、第二针阀控制腔、活塞套、第二活塞、第二活塞控制腔;双针阀喷嘴部分包括喷嘴Ⅰ、喷嘴Ⅱ、针阀底座、喷嘴套,喷嘴Ⅰ和喷嘴Ⅱ相同且共用一个针阀底座在喷射装置内对称分布,每个喷嘴由针阀弹簧座、针阀弹簧、针阀、针阀燃气腔、喷孔组成,被增压后的燃气或未被增压的燃气从增压室进入中心气道,在圆形气槽处分成两路分别进入两个针阀燃气腔。
本发明还可以包括:
1、针阀和针阀底座之间有针阀密封环带,通过油道引入部分控制油到针阀密封环带密封燃气。
2、增压部分中:增压电磁阀由电磁阀弹簧10、增压电磁阀阀杆12、弹簧垫圈13、挡板14、电磁阀座24、电磁阀衔铁26、电磁阀体27、止动环28、线圈29、电磁铁30组成,进气阀包括进气阀座18、进气阀阀杆19、进气阀弹簧20,增压电磁阀阀杆12一端通过止动环28固定在电磁阀衔铁26上、另一端贯穿电磁阀座24在电磁阀弹簧10预紧力的作用下压在挡板14上,电磁阀座24上有能够引导部分伺服油流经增压电磁阀的油道,增压活塞23大头上方受压面和活塞套22、电磁阀座24之间形成伺服油腔25,增压活塞23小头下方受压面和活塞套22之间形成增压室21,进气阀为单向阀,增压活塞23大头和活塞套22的凹槽间形成一个大的空腔1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程大学,未经哈尔滨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1118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