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活性炭的低温SCR脱硝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112922.0 | 申请日: | 2016-0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15868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01 |
发明(设计)人: | 吴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中强电碳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23/889 | 分类号: | B01J23/889;B01J35/04;B01J35/10;B01D53/86;B01D53/5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4181 江苏省无锡***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活性炭 低温 scr 催化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脱硝催化剂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活性炭的低温SCR脱硝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的发展,工业生产中排放的污染性废气对环境的威胁越来越大,大气主要污染物氮氧化物是光化学烟雾的重要成因,氮氧化物不但引起城市能见度的下降,而且导致居民的呼吸道疾病增多,因此,对氮氧化物的控制迫在眉睫。
大气中的氮氧化物主要来源于火电厂烟气和工业窑炉烟气,目前主要采用V-W-Ti系或V-Mo-Ti系脱硝催化剂对上述烟气进行脱硝处理,前述催化剂的使用温度为380~440℃。为了满足催化剂适用温度,目前发电厂的脱硝装置主要采用高尘布置,即脱硝装置设置在烟气未除尘之前的高温段。但火电厂烟气粉尘中含有一些重金属和微量剧毒有机物,在烟气脱硝过程中,烟气中的粉尘会吸附聚集和冲刷催化剂的表面,造成催化剂的孔道堵塞,粉尘中的有毒物质会引起催化剂中毒失活,导致催化剂的使用寿命降低。而对于粉尘中有毒物质的处理,国家又有严格的限制,这又导致失活催化剂的再生、废弃催化剂的处理都成为难题。若将脱硝装置采取尾端布置,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含有毒物质的粉尘在催化剂表面聚集,减少其对催化剂的冲刷磨损、堵塞,延长催化剂的使用寿命。但火电厂尾端烟气排放温度仅为150~200℃,若脱硝装置采取尾端布置,由于该温度未达到V-W-Ti系或V-Mo-Ti系脱硝催化剂的适用温度,因此在脱硝时必须对烟气进行升温,导致脱硝成本增加,能源浪费。
对于工业窑炉烟气,其温度一般在120~250℃,若采用传统的V-W-Ti系 或V-Mo-Ti系催化剂进行脱硝处理,也必然要求对烟气重新升温以达到催化剂的反应温度380~440℃,也存在脱硝成本过高,能源浪费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基于活性炭的低温SCR脱硝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该脱硝催化剂的活性窗口位于100~250℃之间,在该温度区间对烟气的脱硝效率可达到80%以上,该脱硝催化剂特别适合用于火电厂尾端排放烟气及工业窑炉烟气的脱硝处理。
按照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一种基于活性炭的低温SCR脱硝催化剂,其特征在于:该催化剂为经过活化处理的、主要组分为活性炭和活性组分的具有蜂窝状孔道的成型料,蜂窝状孔道的密度为每平方厘米80~90个孔,催化剂的比表面积为900~1200m2/g,活性组分为铈的氧化物、铁的氧化物、锰的氧化物和铜的氧化物,铈、铁、锰、铜的含量为22~30wt%。
本发明进一步提出了上述的一种基于活性炭的低温SCR脱硝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将太西无烟煤、太原府谷煤、桂林褐煤分别粉碎成粒径不超过80~85μm的粉料,然后取粉碎后的太西无烟煤1~2kg、太原府谷煤2~3kg、桂林褐煤3~4kg,混合均匀,得到混合煤粉,再计量煤焦油2~4kg、聚乙烯醇3~5kg、水4~6kg、蓖麻油3~6kg;
(2)将步骤(1)计量的混合煤粉、煤焦油、聚乙烯醇、蓖麻油和水混合后加入真空捏合机中,在室温正转捏合4h,然后陈化4h,得到泥料,将泥料装入真空挤出机的料筒内,启动真空挤出机的抽真空系统,使料筒内的真空度达到-0.05~-0.07MPa,在此真空度下保持5min,调节压力控制旋钮,在挤出压力为15MPa的条件下使泥料通过孔形状为圆孔、孔密度为50孔/cm2的不锈钢蜂窝 模具,得到尺寸为Φ200mm×100mm的圆柱形蜂窝状型料坯体;
(3)将蜂窝状型料坯体置于相对无风的环境中自然干燥48h,水分含量已低于15wt%,然后置于烘箱中在110~125℃鼓风干燥24h,水分含量已低于3wt%。将干燥后的蜂窝状型料坯体置于煅烧炉中,在氮气保护下按照5℃/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240~250℃,然后改通空气,空气流量为200m L/min,在空气中氧化6h后改通氮气,氮气流量为120mL/min,以6℃/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650~700℃,炭化反应1h,继续升温至900~950℃,改通CO2活化反应2h,CO2流量为500mL/min,再在氮气保护下随炉冷却至室温,得到炭基蜂窝结构载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中强电碳有限公司,未经无锡中强电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1292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