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冷轧硅钢凸度楔形动态设定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113293.3 | 申请日: | 2016-0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27214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06 |
发明(设计)人: | 张岩;吴鲲魁;宋林;高健;秦大伟;曹忠华;刘宝权;费静;侯永刚;许寒冰 | 申请(专利权)人: |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B3/02 | 分类号: | B21B3/02;B21B37/20 |
代理公司: | 鞍山嘉讯科技专利事务所 21224 | 代理人: | 张群 |
地址: | 114000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冷轧 硅钢 楔形 动态 设定 控制 方法 | ||
1.冷轧硅钢凸度楔形动态设定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建立凸度、楔形预设控制模型;
根据轧机入口凸度在线检测结果判断实际偏差是否在死区范围内,如果在范围内不进行调节,否则进行调节;凸度、楔形设定控制的触发条件为第1机架S1入口凸度仪实测到稳态轧制状态下S1入口断面数据后,依据实测来料带钢的凸度、楔形数据进行计算;所述凸度、楔形是不包含边降范围的中心凸度Ca0与楔形Wa0,其计算公式为:
Ca0,jd=hc-hjd;
Ca0,jw=hc-hjw;
Wa0=ha0,jw-ha0,jd;
式中:hc--带钢中点厚度;
hjd、hjw--传动侧/操作侧带钢特征位置点处的厚度;
hao,jd、hao,jw--传动侧/操作侧距带钢边部a0点处的厚度;
Ca0,jd,Ca0,jw--传动侧/操作侧凸度;
2)凸度设定控制的目标之一是针对来料带钢凸度、楔形的过大偏差,对S1机架的弯辊、压下倾斜进行调节,计算公式如下:
ΔS1=W0m,a0×KWS,1×GS1;
式中:ΔFW,1--S1机架工作辊弯辊调节值;
ΔFI,1--S1机架中间辊弯辊调节值;
ΔS1--S1机架倾斜调节值;
C0m,a0--入口凸度仪实测凸度;
W0m,a0--根据入口凸度仪实测凸度计算得出的楔形;
C0aim,a0--S1入口凸度目标值;
KCW,1--S1机架凸度调节系数;
KWS,1--S1机架楔形调节系数;
GW1--S1机架弯辊负荷分配系数;
GS1--S1机架倾斜负荷分配系数;
λ--工作辊弯辊与中间辊弯辊的平直度配合调节系数;
3)凸度设定控制的目标之二是针对来料带钢凸度、楔形的过大偏差,对第2机架S2,第3机架S3的弯辊、压下倾斜进行调节,计算公式如下:
ΔS2=W0m,a0×KWS,2×GS2;
ΔS3=W0m,a0×KWS,3×GS3;
式中:
ΔFW,2、ΔFW,3--S2/S3机架工作辊弯辊调节值;
ΔFI,2、ΔFI,3--S2/S3机架中间辊弯辊调节值;
ΔS2、ΔS3--S2/S3机架倾斜调节值;
KCW,2、KCW,3--S2/S3机架凸度调节系数;
KWS,2、KWS,3--S2/S3机架楔形调节系数;
GW2、GW3--S2/S3机架弯辊负荷分配系数;
GS2、GS3--S2/S3机架倾斜负荷分配系数;
4)凸度、楔形闭环控制模型;
凸度、楔形闭环控制模型针对第5机架S5出口边降仪实测到的凸度、楔形偏差,通过调节S1机架弯辊与压下倾斜,实现凸度、楔形闭环控制,计算公式如下:
ΔSW,1=W5m,a0×KWS,5;
式中:
C5m,a0--S5出口边降仪实测凸度;
W5m,a0—根据S5出口边降仪实测凸度计算得出的楔形;
C5aim,a0--S5出口凸度目标值;
KCw,5--凸度调节系数;
KWS,5---楔形调节系数;
λ5—S5机架工作辊弯辊与中间辊弯辊的平直度配合调节系数;
△SW,1—S1机架闭环楔形控制倾斜调节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鞍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鞍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13293.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