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安全操作方法、安全操作装置和终端有效
申请号: | 201610113524.0 | 申请日: | 2016-0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53918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06 |
发明(设计)人: | 刘东海;郭德英;周佳庆;张碧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21/31 | 分类号: | G06F21/31;G06F21/32 |
代理公司: | 北京友联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43 | 代理人: | 尚志峰;汪海屏 |
地址: | 518040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安全 操作方法 操作 装置 终端 | ||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安全操作方法、一种安全操作装置和一种终端,其中,所述安全操作方法包括:检测是否接收到对生物特征管理模块进行预设操作的触发信号;在检测到所述触发信号时,判断用户输入的生物特征信息是否与预设生物特征信息相匹配;根据判断结果确定是否允许对所述生物特征管理模块执行所述预设操作。通过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可以有效地防止因图案或数字密码的泄漏导致对终端的非法操作,提高终端操作的安全性,从而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终端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安全操作方法、一种安全操作和一种终端。
背景技术
目前,指纹识别已经几乎成为终端(比如,手机、平板电脑等)的标配,以手机为例,主流的机型都配有指纹管理模块,方便用户的使用。用户通过不同入口(比如,Launcher(桌面启动器)桌面的指纹应用、设置中的指纹项等)进入指纹管理模块,通过指纹管理模块录入指纹,并选择指纹应用的场景或功能。同时,当用户录入指纹后,为了防止用户指纹因磨损等原因无法正常使用时无法进行指纹鉴权,也会要求用户同步输入图案或数字,以作为备用。那么,用户如要进入指纹管理模块,可以输入指纹,也可以输入图案或数字。
但是,上述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
(1)如用户预设的备用的图案或数字密码被他人获知,其他人也可以进入指纹管理模块,将预设指纹删除或重新设定;
(2)如果用户通过指纹管理模块设定了右手食指指纹用于解锁,同时共同使用同一终端的其他人设定了左手拇指指纹用于解锁,那么,依据现有技术方案,其他人如果通过输入正确的图案或数字密码先解锁进入指纹管理模块,就可以直接将用户的设定的指纹直接删除,从而给用户带来不好的体验。
因此,如何有效地防止因图案或数字密码的泄漏导致对终端的非法操作,特别是对指纹管理的操作,提高指纹管理的安全性,进而确保终端操作的安全性,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成为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正是基于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技术方案,可以有效地防止因图案或数字密码的泄漏导致对终端的非法操作,提高终端操作的安全性,从而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有鉴于此,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安全操作方法,包括:检测是否接收到对生物特征管理模块进行预设操作的触发信号;在检测到所述触发信号时,判断用户输入的生物特征信息是否与预设生物特征信息相匹配;根据判断结果确定是否允许对所述生物特征管理模块执行所述预设操作。
在该技术方案中,当检测到对终端中的生物特征管理模块进行预设操作时,需要对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比如,指纹信息、虹膜信息或人脸信息)进行验证,进而确定是否允许其对该生物特征管理模块进行相应的操作,如此,可以有效地提高终端操作的安全性,从而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根据判断结果确定是否允许对所述生物特征管理模块执行所述预设操作,具体包括:当判定所述用户输入的生物特征信息与所述预设生物特征信息匹配时,允许对所述生物特征管理模块执行所述预设操作;当判定所述用户输入的生物特征信息与所述预设生物特征信息不匹配时,禁止对所述生物特征管理模块执行所述预设操作。
在该技术方案中,当对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进行验证时,若验证通过,则允许对生物特征管理模块执行预设操作,否则禁止,即通过在对生物特征管理模块进行操作之前,验证用户当前输入的生物特征信息是否与之前设置的预设生物特征信息相同,以有效地防止因图案或数字密码的泄漏导致对预设生物特征信息的非法操作,确保终端操作的安全性;进一步地,当判定用户当前输入的生物特征信息与预设生物特征信息不匹配时,提示用户重新输入,并统计其输入的次数,若连续输入到预设次数(比如3次)仍验证不通过,则不再允许用户继续输入,锁死生物特征识别功能,进一步确保终端操作的安全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未经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1352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