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表征集料与沥青粘附作用的方法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610113831.9 申请日: 2016-02-29
公开(公告)号: CN105628979A 公开(公告)日: 2016-06-01
发明(设计)人: 杨军;廖辉;龚明辉 申请(专利权)人: 东南大学
主分类号: G01Q60/28 分类号: G01Q60/28
代理公司: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代理人: 柏尚春
地址: 210096*** 国省代码: 江苏;3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表征 集料 沥青 粘附 作用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属于道路工程沥青试验领域,涉及一种表征集料与沥青粘附作用的方法。

背景技术

沥青混凝土的抗水损伤能力是影响沥青路面水稳定性的根本性因素。水稳定性不足 会导致集料从路面剥离,并逐步形成坑洼,严重影响了路面的行驶质量和交通安全。路 面研究人员对于沥青路面水损伤机理的研究还在不断深入,一般认为沥青与集料之间粘 附作用的损失和沥青粘合剂的内聚力弱化是导致水损伤的主要原因。沥青与集料之间的 粘附机理主要与以下两个方面有关:(1)沥青与集料之间的吸附作用和表面相互作用, 主要受沥青与集料的化学活性,集料表面的粗糙程度及孔隙的影响;(2)沥青本身的内 聚力,与沥青的粘度相关。

因此,考虑沥青与集料之间的粘附性能是十分必要的。然而,现有的各种评价和分 析沥青与集料粘附作用的试验方法都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这里对主要的评价方法进行 综述。

(1)水煮法。用高温度的水(100℃左右)及较短的时间(3分钟左右)作为剥离 裹附于集料表面沥青膜的手段,可用于检验粗集料与沥青粘附作用强弱,试验时间短, 设备简单,沥青膜的剥落直观明显。然而,该方法的指标不定量,实验条件难以精确掌 握,并且粘附等级的评定受人为因素影响大,主观性太强。对不同改性沥青之间粘附性 大小的评定灵敏性差。

(2)静态浸水法。用较高温度的水(80±1℃)及较长的时间(30分钟)作为剥离 裹附于集料表面沥青膜的手段来评价粘附性。该试验采用的集料数量较水煮法多,实验 结果较准确。但是与水煮法一样需要用肉眼判断剥落率的大小,人为因素影响较大。

(3)光电比色法。将一定数量的裹附沥青的集料浸置于60℃的染料水溶液中,溶 液的浓度已知,2小时后,因水浸而剥落的集料表面将吸附染料,使水溶液中染料浓度 下降。染料浓度的下降可用分光光度计测定,从而计算出沥青膜的剥落率。该方法的粘 附性指标完全量化,实验过程中人为因素影响较小。但是该方法的试验操作要求较高, 并且数据偏大,因为实验结果不仅包括了沥青自矿料表面剥落缺点的百分率,也包括了 沥青自矿料表面剥离但未剥落的百分率。此外,试验结果不仅与集料的品种、二氧化硅 的含量有关,还受集料表面组织及结构的影响。

(4)SHRP净吸附法。此方法是基于在沥青-水-矿料体系中,矿料表面对沥青有 吸附作用以及遇水后水对沥青的置换作用使沥青薄膜剥落这一特性,将一定粒级的矿料 放入沥青-甲苯溶液中一段时间,则会有一部分沥青吸附在矿料表面上,之后向沥青- 甲苯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水,那么水就会对吸附在矿料表面上的沥青进行置换。用分光 光度计测出浓度,即可算出矿料对沥青的吸附量及加水后沥青的剥落量,从而可以计算 出矿料表面上的沥青的剥落率或吸附率,以表征沥青与矿料的粘附性。相对于使用染料 示踪,该方法直接用沥青-甲苯溶液中沥青浓度的改变来计算剥落率。误差小,外界干 扰因素小,数据客观、重现性好。但是试验操作复杂,要求高,耗时长。

上述的几种评价沥青与集料粘附作用的试验方法都是从宏观角度进行分析,且主要 是考虑水对集料和沥青粘附作用的破坏,然而沥青与集料的分离还应考虑沥青本身内聚 力损失的影响。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操作简单,材料耗费少,测试结果准确直观的表征集 料与沥青粘附作用的方法。

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表征集料与沥青粘附作用的方法采用的技 术方案是:

步骤1:将沥青放入烘箱中,加热至液态;

步骤2:取沥青滴于标准尺寸的载玻片一面,并放回烘箱中约10分钟,便于沥青充 分散开,形成平整的沥青试样;

步骤3:将试样取出冷却至室温,用于试验;

步骤4:选择探针并进行校准;

步骤5:规定沥青试样中间一块40μm×40μm的正方形区域为扫描区域,并选取正方 形区域内的九个测试点;

步骤6:利用原子力显微镜设备对测试点逐一测量粘附力,分别测量探针针尖逐步 接近沥青试样以及探针针尖逐步撤离沥青试样(2)两次过程的力学响应,并计算粘附功。

其中,

所述步骤2的沥青试样铺满于载玻片的一面。

将沥青放入烘箱中加热至液态,其中,基质沥青加热至120℃,改性沥青加热至160℃。

所述的探针为ScanAsyst-AIR探针。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1383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