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新型乳化液配置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610113858.8 | 申请日: | 2016-03-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36583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04 |
发明(设计)人: | 孟波;张明玉;王宜海;刘承虎;于振祥;侯晓松;程坤;李存厚;徐守金 | 申请(专利权)人: | 枣庄矿业集团高庄煤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F3/08 | 分类号: | B01F3/08;B01F5/06;B01F15/04;B01D46/00 |
代理公司: | 济南泉城专利商标事务所 37218 | 代理人: | 张世静 |
地址: | 277000 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泰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乳化 配置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配比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新型乳化液配置装置。
背景技术
乳化液泵站是一种把机械能转变为液压能的能量转换装置,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液压支架的工作性能和使用效果。乳化液作为液压传动的一种工作介质,由于它的粘度小、防腐、防锈、润滑、难燃、价廉等特点在煤矿井下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随着煤炭行业迅速发展,综采工作面高产高效的要求,乳化液的需求量也随之增加。带动乳化液配比方法也由人工配比逐渐向自动化配比方向发展。目前现场采用的配比方式多是采用通过乳化液泵箱的观察口,往泵箱内人工倒入乳化油。这种方法不仅原始、操作频繁,使工人劳动强度大,而且由于乳化油在水中的扩散过程较长,使配制后的乳化液浓度有忽高忽低的现象,严重超越了《规程》规定的指标要求。有些煤矿用配液阀手控配液,显然有其不足。随着科研人员的努力,现在出现了由传感器来检测浓度变化或液位变化的差值,并经微电子电路处理为控制信号,再通过控制电路控制辅助泵加注乳化油或水的新型完全自动化技术。就该原理本身,技术较为先进,但是由于传感器工作环境要求较为苛刻,加上该技术系统又需要配备防爆电器设备,在煤矿井下的使用受到现场恶劣条件的影响而使系统性能的发挥得不到保证,设备维护也较为复杂,同时也增加了系统配制的成本。目前,对乳化液的配制方式,已经从手控配液发展到自动配液。因此,如何使自动配液系统操作更为方便,成为目前主要课题。自动配比工作原理目前,煤矿井下采煤工作面多采用单体支护,而为单体提供的工作介质便是乳化液溶液,其溶液配比浓度要求为3%~5%,否则就会降低单体的润滑性、防锈性和使用寿命,也给安全带来一定的隐患,所以说乳化液浓度配比非常重要。过去常用的方法是把乳化液液箱内注入适量的清水后,由操作工人根据乳化液溶液浓度测量仪的测定或凭借经验来加入乳化油使其成为达到要求的乳化液溶液,但是,当乳化液溶液用量增加时,再注入清水,其溶液的浓度也随之发生变化,不再符合标准要求,这时操作工人只有再次加入乳化液,既费时费力,又不能保证乳化液溶液的浓度要求和配制溶液的及时性。
发明内容
本装置实现并具有以下功能:根据水压的不同调整进入的乳化油进入量,采用虹吸原理,设置乳化液箱和混液阀口实现其合适的比例调整。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新型乳化液配置装置,包括箱体,其特征是:箱体上安装有配液阀,配液阀下设置有连接管,连接管下设置有长管,配液阀为正三通,配液阀一端垂直安装在箱体内,同径的两孔在箱体外,连接管与配液阀连接处设置有吸油孔,箱体内设置有乳化油。
所述的箱体为长方体,箱体外壁上设置有液体计,液体计为透明材料制成,箱体上端设置有进油孔,进油孔内安装有空气滤清器,空气滤清器上设置有防护罩,空气滤清器为菱形筛网。
本发明的乳化液箱内装入乳化油,并设有液位计和进气口,混液阀口的设有通往乳化液箱的出液口和接水压的进水口。
附图说明
图1所示的是本发明的原理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
1、箱体;2、液体计;3、配液阀;4、空气滤清器;5、乳油化;6、防护罩;7、吸油孔。
具体实施方式
用钢板焊接一个封闭的箱体1,在其侧面开口安装液位计2,在上面开口安装自动配液阀3和空气滤清器4,箱体内充满乳化油5,自动配液阀3内部孔径存在变比,从配液阀3入口通入3Mpa以上的压力水时,箱体1内的乳化油5通过配液阀的吸液管被吸出箱体,在配液阀3的出口和水混合成3-5%的乳化液进入泵站的乳化液箱,乳化液泵从乳化液箱吸收配置好的乳化液转换为高压乳化液通过管路输送到液压支架等负载设备。
应用价值
该配比器结构简单,配比准确,在2-10Mpa的水压范围内均能保证配比浓度达到3-5%,具有体积可调,工作可靠稳定,不易损坏等优点。是一种经济、环保的新型配比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枣庄矿业集团高庄煤业有限公司,未经枣庄矿业集团高庄煤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1385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