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发电管道检测器牵引工具有效
申请号: | 201610113925.6 | 申请日: | 2016-03-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87968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23 |
发明(设计)人: | 明贤军;刘清友;张均富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F16L55/32 | 分类号: | F16L55/32;F16L55/38;F03B13/00;F16L101/3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39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发电 管道 检测器 牵引 工具 | ||
一种可发电管道检测器牵引工具,用于牵引管道检测器。它由支撑体、发电系统、调速系统组成。骨架两端安装有皮碗,形成支撑体;电机与减速器、调速阀门依次联接,与速度传感器、控制单元构成调速系统;压紧轮机构、发电机变速箱、发电机依次联接,与蓄电池构成发电系统。控制单元、发电机、蓄电池、电机密封在密封舱内,密封舱安装在骨架内。压紧轮在拉簧作用下紧贴管道内壁,管道内流体驱动牵引工具运动时,带动压紧轮转动,经过变速后驱动发电机发电,并将电能存储在蓄电池内。在调速系统作用下,整个检测器运行速度基本稳定,其检测数据更加精确、可靠,同时,检测器运行过程中,发电系统始终处于发电状态,为整个检测器提供充足电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管道检测器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可发电管道检测器牵引工具。
背景技术
管道作为石油、天然气、自来水等流体高效、安全、经济的运输工具,由于受电化腐蚀、疲劳破坏、流体冲刷以及管道本身缺陷和第三方施工的破坏,加之山洪、泥石流、地震等自然灾害影响,其在运行一段时间后会不可避免的出现腐蚀穿孔、机械裂纹、管道变形等问题,导致管道输送能力、效率降低和管道泄漏,甚至引发火灾、爆炸等恶性事故,不仅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影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损害政府公信度,还会对生态环境、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构成巨大威胁。因此,必须对管道进行定期检测、维护。
由于管道大多埋于地下,管道内作业空间狭窄,氧气含量极低,甚至含有毒气体,且管道内压力可能高达数十MPa,采用人工直接进入检测是不允许的。因此,对管道进行检测常常采用智能管道检测器。智能管道检测器通过携带不同类型的传感器进入管道对管道进行检测,记录管道内的检测数据,然后通过分析判别管道缺陷类型和尺寸,并进行缺陷定位。
对管道进行检测,需要大量电能,采用缆线为检测器供电,极大地限制了检测器最大行程。对于长输管道,要求检测器一次运行几百公里,采用缆线供电难以实现。当前检测器大多都是携带蓄电池为检测器供电。由于检测器运行周期长,需要携带大量蓄电池,这样会增加检测器重量和总长度,降低其弯管通过性能。此外,受蓄电池质量及充电工艺等因素影响,检测器运行里程无法保证。利用管道内流体动能驱动叶轮转动,从而带动发电机发电,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检测器供电问题。但是,由于管道内流体流动速度范围大,尤其是流速较低时,检测器运行速度和发电量都无法得到保证。此外,叶轮转动,会影响检测器运行速度的稳定性,从而降低检了测数据的精度与可靠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管道检测器不足,提出一种可发电管道检测器牵引工具,该牵引工具能够携带检测器在管道内稳定运行,在检测器工作过程中提供充足的电量,保证检测器的运行里程,提高检测数据的精度与可靠性。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发电管道检测器牵引工具,由支撑体、调速系统、发电系统组成,其中支撑体由骨架和皮碗组成,骨架两端安装有皮碗,通过法兰固定;调速系统由调速机构、电机、速度传感器、控制单元组成,速度传感器采集牵引工具运行速度,当速度高于预设速度上限时,电机工作,驱动调速机构正转,牵引工具运行速度降低,当速度低于预设速度下限时,电机驱动调速机构反转,牵引工具运行速度加快;控制单元、发电机、蓄电池、电机密封在密封舱内,密封舱安装在骨架内,管道内流体可以从牵引工具尾部流入,流经骨架与密封舱形成的流道,再从牵引工具前端流出,在牵引工具两端形成压力差,驱动牵引工具运行;发电系统由压紧轮机构、发电机变速箱、发电机、蓄电池组成,压紧轮机构受拉簧拉力作用,使压紧轮紧贴管道内壁,牵引工具在管道内流体作用下运动时,迫使压紧轮转动,压紧轮机构将转动传递到发电变速箱,经过发电变速箱作用后再传递到发电机用于发电,电能存储在蓄电池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华大学,未经西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1392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