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轮椅上下车的辅助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10114640.4 | 申请日: | 2016-03-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67374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30 |
发明(设计)人: | 于铁勇;张建;屈小飞;曹艳涛;王慧晶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P1/43 | 分类号: | B60P1/43;B60P1/00;B60P7/08;A61G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43 | 代理人: | 许静,安利霞 |
地址: | 10130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轮椅 下车 辅助 装置 | ||
1.一种轮椅上下车的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驱动装置(1);
与所述驱动装置(1)啮合的拖动装置(2);
与所述驱动装置(1)啮合的辅助板装置(3);以及
与所述驱动装置(1)啮合的固定装置(4);其中,
所述拖动装置(2)能够与一残疾人用座椅连接,由所述驱动装置(1)驱动,所述拖动装置(2)拖动所述座椅从地面沿所述辅助板装置(3)进入车内,并由驱动装置驱动所述固定装置(4)固定所述座椅;或者由所述驱动装置(1)驱动,所述拖动装置(2)拖动所述座椅沿所述辅助板装置(3)从车内移至地面;
其中,所述驱动装置(1)包括:
驱动电机(15);
驱动用轴(12),所述驱动用轴(12)与所述驱动电机(15)的输出轴(11)固定连接,所述驱动用轴(12)上设有第一驱动齿轮(121)和第二驱动齿轮(122);
中间轴(13),所述中间轴(13)上设有第一齿轮(131)和第二齿轮(132);所述中间轴(13)的一端设有第一电磁铁(133)和第一回位弹簧(135),另一端设有第二电磁铁(134)和第二回位弹簧(136);
拖动用轴(20),所述拖动用轴(20)上设有拖动齿轮(22);
辅助板用轴(30),所述辅助板用轴(30)上设有辅助板齿轮(31);
固定用轴(40),所述固定用轴(40)上设有固定齿轮(50),所述固定用轴一端设有第三电磁铁(501)和第三回位弹簧(502);
其中,所述第一电磁铁(133)带电时,所述中间轴(13)处于第一状态,此时所述第一驱动齿轮(121)和所述第一齿轮(131)啮合,所述第二齿轮(132)和所述拖动齿轮(22)啮合;
所述第二电磁铁(134)带电时,所述中间轴(13)处于第二状态,此时所述第一驱动齿轮(121)和所述第二齿轮(132)啮合,所述第一齿轮(131)和所述辅助板齿轮(31)啮合;
所述第一电磁铁(133)和所述第二电磁铁(134)都不带电时,所述中间轴(13)处于第三状态,此时所述中间轴(13)不传递动力;
所述第三电磁铁(501)带电时,所述固定用轴(40)处于第三状态,此时所述第二驱动齿轮(122)和所述固定齿轮(50)啮合;
所述第三电磁铁(501)失电时,所述固定用轴(40)处于第四状态,所述第二驱动齿轮(122)和所述固定齿轮(50)分离;
所述第一电磁铁(133)、所述第二电磁铁(134)以及所述第三电磁铁(501)都处于失电状态时,所述第一驱动齿轮(121)和所述第二驱动齿轮(122)不和任何齿轮啮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椅上下车的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用轴(12)和所述驱动电机(15)的输出轴(11)通过连接盘(14)并利用螺栓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椅上下车的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拖动装置(2)还包括:
滚筒(23),所述滚筒(23)与所述拖动用轴(20)固定连接;
旋紧弹簧,所述旋紧弹簧一端与所述拖动用轴(20)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滚筒(23)的内壁固定连接;
拖绳(25),所述拖绳(25)一端与所述滚筒(23)的外壁固定连接,另一端固定连接一拖勾(2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椅上下车的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板装置(3)还包括:
设于汽车底板(61)下方的辅助板本体(32);
与所述辅助板本体(32)依次固定连接的第一滚轮(321)、第二滚轮(322)以及第三滚轮(323);
与车体(6)固定连接的第四滚轮(324)以及第五滚轮(325);
第二拉绳(33);其中,
所述第二拉绳(33)一端与所述辅助板齿轮(31)连接,另一端经所述第四滚轮(324)与所述辅助板本体(32)靠近所述第三滚轮(323)的一端固定连接,并依次经所述第三滚轮(323)、第二滚轮(322)和第一滚轮(321),并绕回经所述第一滚轮(321)、第二滚轮(322)、第三滚轮(323)和第五滚轮(325)与所述辅助板齿轮(31)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14640.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板式道床运输自卸车
- 下一篇:一种安全便捷的摩托车用点烟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