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阿特拉津降解菌及其应用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610115396.3 申请日: 2016-03-01
公开(公告)号: CN105713857B 公开(公告)日: 2019-07-05
发明(设计)人: 马利民;陈松松;杨盼盼 申请(专利权)人: 同济大学
主分类号: C12N1/20 分类号: C12N1/20;B09C1/10;C02F3/34;C12R1/01;C02F101/38
代理公司: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代理人: 赵志远
地址: 200092 *** 国省代码: 上海;3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阿特拉津 降解 及其 应用
【说明书】:

本发明涉及一种阿特拉津降解菌及其应用,该降解菌属于根瘤菌科剑菌属,其在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其保藏编号是:CCTCC No:M2015741,保藏日期为2015年12月14日。该降解菌对农药阿特拉津具有高效降解特性,用于受农药阿特拉津污染的水体和土壤的生物修复用途。在生物修复工程中该细菌可通细胞分裂方式进行快速增殖,迅速建立稳定群落,在受阿特拉津污染的土壤和水体生长时,可以利用农药阿特拉津为唯一氮源将阿特拉津生物降解达到治理农药污染的目的,这种菌株可以在土壤和水体中生存,且耐受阿特拉津浓度高,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良好的环境效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菌株,尤其是涉及一种阿特拉津降解菌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据估计全球每年有1250万吨的农药活性成分被用于农业生产,其中除草剂的使用量最大,占农药使用量的40%左右。阿特拉津(2-氯4-2异丙氨基-6-乙氨基-s-三嗪)与三嗪除草剂西玛津、特丁津和扑灭津具有相同的活性结构,作为使用量最大的三嗪类除草剂被广泛地用于玉米、高粱等作物的农业生产中来控制出苗前后一年生禾本科和阔叶杂草。阿特拉津进入环境主要是由于使用不当,控制杂草和后续的地表径流进入地表水渗入或通过土壤进入地下水。阿特拉津在土壤环境中的行为涉及到几个不同的过程,包括化学、生物和光化学降解、运输、积累和吸附。阿特拉津的传输发生通过扩散、质量流量,甚至被吸附到载体物质如溶解的有机物质或土壤胶体。吸附到固定相如粘土矿物或土壤有机质使除草剂在土壤圈,导致在土壤中积累和污染。尽管在90年代禁止,莠去津仍然可以在欧洲环境样品中检测出,在多年的使用后阿特拉津及其代谢物的迁移渗滤,导致全球范围内地下水污染和土壤污染。在中国阿特拉津曾经被大量生产和使用,导致阿特拉津及其代谢产物广泛存在于土壤环境和自然水体中。阿特拉津作为一种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其毒性受到广泛的关注,研究表明阿特拉津及其代谢产物具有发育生殖毒性、遗传毒性、免疫毒性、神经毒性、致癌性等。阿特拉津在土壤和水体的污染导致食品与饮用水安全问题。对于农药的面源污染,由于其污染范围广,污染面积大,其他方法治理的难度大,成本高不易实施。因此阿特拉津环境污染的生物修复是一种有效的治理手段,其中微生物修复方法因为其成本低,操作简单可以在环境中大面积应用而受到关注,其中阿特拉津高效降解菌的选育成为关键。

中国专利CN 102492637 A公布了一株阿特拉津降解菌,它涉及一株降解菌。它为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sp.)DNS32,已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保藏编号为CGMCC NO.5365,保藏日期为2011年10月21日。菌株DNS32,具有高效降解阿特拉津的能力,36小时降解率可达95.88%;菌株DNS32的最适温度范围为25-30℃,比已报道菌株低5-10℃;菌株DNS32对盐分的耐受能力较强,盐度为1-4%条件下36小时降解率均高于60%,优于已报道的其它同功能菌株,适用于高盐分环境阿特拉津污染的修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阿特拉津降解菌及其应用。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阿特拉津降解菌,降解菌名称为CX-T,属于剑菌属(Ensifer sp.),其在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其保藏编号是:CCTCC No:M2015741,保藏日期为2015年12月14日。

所述的阿特拉津降解菌为革兰氏阴性、接触酶阳性、氧化酶阳性菌。所述的阿特拉津降解菌为好氧菌,应在有氧条件下使用。

该降解菌包含阿特拉津的降解基因atzA、atz B、atz C及atz D,分别编码阿特拉津降解酶AtzA、Atz B、Atz C、Atz D。降解途径为atz A-atz B-atz C-atz D,中间代谢产物分别为羟基阿特拉津(Hydroxyatrazine),脱乙基阿特拉津(N-Isopropylammelide),氰尿酸(Cyanurica Acid),双缩脲(Biuret)。对阿特拉津降解完全,可以有效的对阿特拉津脱毒。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同济大学,未经同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1539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