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确定丢包位置和原因的方法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10117687.6 | 申请日: | 2016-03-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91008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22 |
发明(设计)人: | 佟兴;龚钧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2/24 | 分类号: | H04L12/24;H04L12/815;H04L12/825 |
代理公司: | 北京龙双利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29 | 代理人: | 毛威;时林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确定 位置 原因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确定通信设备丢包位置和丢包原因的方法和装置,可以提供及时准确的在线故障定位服务,提高运行维护的效率。该方法包括:控制装置根据实时流量矩阵确定通信设备的丢包路径,所述实时流量矩阵用于指示流量路径的丢包数量;该控制装置根据该丢包路径的实时状态,确定导致所述通信设备丢包的丢包位置和原因,实时状态包括流量队列的实时拥塞情况和/或芯片接口的实时告警情况,其中,所述流量队列的实时拥塞情况用于指示是否存在队列拥塞导致的丢包,所述实时告警情况用于指示所述芯片接口是否有故障,以及用于指示所述芯片接口的故障类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确定通信设备丢包位置和丢包原因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通信设备包括很多芯片,例如,网络处理(Network Processor,NP)芯片、流量管理(Traffic Manager,TM)芯片和交换芯片,这些芯片能够对数据报文执行接收、缓存、处理、发送和丢弃等动作,同时,各个芯片的计数器会对每个动作处理的报文进行记数的操作。
当设备出现故障导致数据丢包时,为使设备恢复正常运作,需要确定故障的位置,现有技术通过人工逐台设备查看上述芯片的计数器来确定故障位置,由于计数器一般无法实时的和引起业务丢包的故障位置准确对应,也无法确定导致丢包的原因,因此,只能通过计数器的数据猜测可能的故障位置,故障定位效率低下,对于一些不复现的故障,定位故障位置尤其困难。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确定通信设备丢包位置和丢包原因的方法和装置,能够实时自动确定导致所述通信设备丢包的故障位置和原因,从而提高网络的运维效率。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确定通信设备丢包位置和丢包原因的方法,该方法包括:控制装置根据实时流量矩阵确定通信设备的丢包路径,所述实时流量矩阵用于指示流量路径的丢包数量;控制装置根据该丢包路径的实时状态,确定导致所述通信设备丢包的故障位置和原因,实时状态包括流量队列的实时拥塞情况和/或芯片接口的实时告警情况,其中,所述流量队列的实时拥塞情况用于指示是否存在队列拥塞导致的丢包,所述实时告警情况用于指示所述芯片接口是否有故障以及用于指示所述芯片接口的故障类型。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确定通信设备丢包位置和丢包原因的方法,通过确定通信设备的丢包路径,并根据丢包路径的实时状态,例如,流量队列的实时拥塞情况和/或芯片接口的实时告警情况,就可以找到最可能导致丢包的故障点以及丢包原因,从而无需人工查看计数器即可在线自动定位故障位置;并且可以根据丢包原因进行针对性处理,有效地提高了运行维护的效率,例如,如果是由于流量队列拥塞导致流量管理芯片出现丢包,可以根据通过调整流量带宽来排除故障,而不必根据猜测更换流量管理芯片。
可选地,控制装置确定所述通信设备的丢包路径,包括:确定所述流量路径的丢包数量大于预定阈值时,将所述流量路径确定为所述丢包路径。从而,可以避免因为随机丢包或偶然丢包引起的通信设备对丢包路径的误判。
可选地,所述实时流量矩阵包括:至少一个入接口的流量统计值和至少一个出接口的流量统计值,所述入接口用于指示所述流量路径的流量输入端,所述出接口用于指示所述流量路径的流量输出端,从而可以将丢包路径最细粒度化到具体的[入接口,出接口]对。
可选地,所述方法包括:将目标流量划分成多个连续的测量区间,所述流量路径用于承载所述目标流量;根据该多个连续的测量区间测量该流量路径的丢包数量,得到所述实时流量矩阵。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对目标流量进行连续测量,可以确保实时流量矩阵测量的准确性。
可选地,所述方法包括:对目标流量采样得到至少一个测量区间,所述流量路径用于承载该目标流量;根据该至少一个测量区间测量所述流量路径的丢包数量,得到所述实时流量矩阵,从而可以减少通信设备的处理器的负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1768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