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螺形结构的风能发电机在审
申请号: | 201610118896.2 | 申请日: | 2016-03-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04797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25 |
发明(设计)人: | 高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高飞 |
主分类号: | F03D9/25 | 分类号: | F03D9/25;F03D1/04;F03D13/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41001 安徽省芜湖市***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结构 风能 发电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风力发电设备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螺形结构的风能发电机。
背景技术
风力发电机是将风能转换为机械功,机械工带动转子旋转,最终输出交流电的电力设,使用风力发电机,可以源源不断地把风能变成我们家庭使用的标准市电,其节约的程度是明显的,一个家庭一年的用电只需20元电瓶液的代价。2007年,全球风力发电的累计装机容量已达9.41万兆瓦,比上一年的7.42万兆瓦增加27%。2007年,中国风电装机为605万千瓦,提前3年实现2010年的规划目标;2001年到2007年的6年间,中国风电装机增长了14倍;仅2007年一年,中国风电装机就增加344.9万千瓦,比中国风电有史以来的累积总量还多。随着风电产业的高速发展,风电设备供不应求。目前市场上的风力发电机发电的效率不高,微风时的发电量小,风力强时,风能的利用效率不高,而且容易损坏设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螺形结构的风能发电机。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螺形结构的风能发电机,包括底座、支撑柱、螺形风道装置和发电机,所述底座上固定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顶端通过法兰轴承与螺形风道装置相连,所述螺形风道装置可以通过法兰轴承绕支撑柱水平旋转,所述螺形风道装置包括集风口、螺形管道和出风口,所述螺形风道装置内设置多个风轮,所述螺形风道装置的集风口设置为喇叭状,出风口的上沿向外延伸,所述螺形风道装置顶部安装尾舵。
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尾舵包括支杆和尾翼,所述尾翼在螺形风道装置的出风口的上方。
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法兰轴承的外圈法兰固定在支撑柱顶部,所述法兰轴承的回转轴法兰固定在螺形风道装置的底部。
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螺形风道装置的集风口、螺形管道和出风口均无缝焊接。
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底座上设置螺孔,底座底面设置固定钉。
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底座为全钢板底座。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螺形风道装置的集风口,收集风能,再由螺形管道内的多个风轮带动发电机将风能转化为电能,由于风能在螺形管道内散失较少,利用多个风轮可以提高风能的利用程度,从而提高发电效率。螺形风道装置与支撑柱通过法兰轴承连接,使螺形风道装置可以自由回转,螺形风道装置上连接尾舵,且尾舵的尾翼在螺形风道装置的出风口的上方,可以使螺形风道装置尽量面向迎风方向,避免出风口尾流的影响。底座上设置固定钉和螺孔,且底座为全钢板底座,更加牢固结实。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剖面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俯视图。
图中标号为:1-底座,2-支撑柱,3-螺形风道装置,31-集风口,32-螺形管道,33-出风口,4-法兰轴承,5-风轮,6-尾舵,61-支杆,62-尾翼,7-螺孔,8-固定钉。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参照图1、图2可知,一种螺形结构的风能发电机,包括底座1、支撑柱2、螺形风道装置3和发电机,所述底座1上固定有支撑柱2,所述支撑柱2顶端通过法兰轴承4与螺形风道装置3相连,所述螺形风道装置3可以通过法兰轴承4绕支撑柱2水平旋转,所述螺形风道装置3包括集风口31、螺形管道32和出风口33,所述螺形风道装置3内设置多个风轮5,所述螺形风道装置3的集风口31设置为喇叭状,能使流经的稀薄空气加速、整流和均匀化,从而提高了风能的能流密度,使风能更加稳定,设置的多个风轮5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风能,提高了风能的利用率,出风口33的上沿向外延伸,所述螺形风道装置3顶部安装尾舵6,通过尾舵6定位风向,使螺旋风道装置3的集风口31对准风向,提高风能利用效率。
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尾舵6包括支杆61和尾翼62,所述尾翼62在螺形风道装置3的出风口33的上方,能够有效避开尾流的影响,使集风口31尽可能朝迎风方向,提高风能利用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高飞,未经高飞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1889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投影镜头
- 下一篇:一种流态化选择性排渣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