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光学纯的芳烃β-氨基醇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119365.5 | 申请日: | 2016-03-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93555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22 |
发明(设计)人: | 杨青海;李吉昌;朱称水;兰小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海泓药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C271/16 | 分类号: | C07C271/16;C07C269/06;C07D263/22 |
代理公司: | 中山市兴华粤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345 | 代理人: | 吴剑锋 |
地址: | 528400 广东省中***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光学 芳烃 氨基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学纯的芳烃β-氨基醇的制备方法,属于化学 合成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如式1所示的光学纯的芳烃β-氨基醇和DPP-IV抑制剂奥格列汀 Omarigliptin、选择性CETP抑制剂安塞曲匹Anacetrapib及药物伊培 沙宗Ipenoxazone等药物的中间体,是一类重要的医药中间体,广泛 用于药物的合成。
关于取代的光学纯的芳烃β-氨基醇已经报道的常用合成路线, 通过henry反应,如式2所示,从苯甲醛(1)为起始物料,与硝基 乙烷亲核取代反应生成β-硝基醇化合物(2),化合物(2)还原为 氨基,即得消旋的芳烃取代的β-氨基醇,要得到光学纯产物,需通 过拆分得到;该方法虽然简洁,但是其应用范围有限,主要是因为用 于其手性拆分的底物效果好的较少,且拆分收率很低。
如TakanoriOgawa等,用负载于纳米碳管的钕/钠不对称催化剂, 不对称催化Henry反应,以e.e>99%高选择性的得到反式产物。合 成路线如下式3所示,该合成方法存在以下缺点,催化剂没商业化、 不易获得,而且在较低温度:-60℃反应,收率较低,难以实现工业 化。
Sharpless不对称氨羟化反应,该可将烯烃直接转化成为手性β- 氨基醇类化合物。对于有些烯烃,Sharpless不对称氨烃羟化反应具 有20:1的高区域选择性和>98%e.e.的高对映选择性。
另有文献报道,通过Sharpless不对称氨羟化反应如下式5所示。 烯烃经Sharpless不对称双羟后,得到手性的双羟基化合物10,环合 为环氧丙烷类化合物8;然后叠氮化钠选择性开环得到化合物9,氢 化还原得目标物手性β-氨基醇类化合物10。
无论通过Sharpless不对称氨羟化反应或Sharpless不对称氨羟化 反应都通常使用手性配体,如式6所示,且羟基源来自K2OsO2(OH)4。 由此可以看出以上两种方法不太适用于工业化生产。
如WO2006014357中所述,用于选择性CETP抑制剂安塞曲匹 Anacetrapib的合成,涉及手性β-氨基醇类化合物做为中间体,以 CBZ-L-丙氨酸,式7中的化合物11为起始原料,与weinreb胺盐酸 盐缩合得酰胺,式7中的化合物12,与3,5-双(三氟甲基)溴苯经格 氏反应,得氨基酮,式7中的化合物13,再被异丙醇铝还原并环化 得关键中间体14,手性β-氨基醇类化合物。反应过程如式7所示。
该合成方法虽然简单,但化合物4易消旋化,不适合长时间保存。 且步骤1中,使用到大量的缩合试剂,导致生产成本大幅升高。
关于美国默克公司研发的DPP-IV抑制剂奥格列汀Omarigliptin 的合成US2009/0187028,合成路线如下式8所示。与安塞曲匹 Anacetrapib的合成类似,不同之处在于因难以得到光学纯氨基酸, 化合物16,通过Rucl(η6-arene)((R,R)-DPEN)催化的不对称还原消 旋的氨基酮,化合物19,得到其关键中间体20,手性β-氨基醇类化 合物。
上述各个合成方法都存在一定缺陷,因此有必要开发一种新方法 来制备如光学纯的芳烃β-氨基醇等药物中间体,从而有助于降低该 类药物的生产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提供一种物料廉价易 得有利于降低成本、制备工艺简单,所得中间体结构稳定的医药中间 体式I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其中R1为苯环上多位点取代的取代或未取代的C1-C6烷基,
如、2、5位取代的三氟甲基或2、4位取代的氟等;
其中R2为取代或未取代的C1-C6烷基;如、甲基、乙基、异丁 基等;
其中PG为保护基团,如CBZ-、BOC-等;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方案:
一种光学纯的芳烃β-氨基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 步骤:
A、D或L-氨基酸起始物料与氯甲酸苄酯CBz-Cl或BOC酐 酸反应得化合物I-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海泓药业有限公司,未经中山海泓药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1936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