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应用膜处理与富氧装置进行黑臭河道处理的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610119916.8 | 申请日: | 2016-03-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65613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02 |
发明(设计)人: | 李飞;罗少川;罗治元;张远国;王国玲;凌茂生;汪杰;徐春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金达莱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101/16;C02F101/1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肥市高新***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应用 处理 装置 进行 河道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河道处理技术,尤其涉及应用膜处理与富氧装置进行黑臭河道处理的系统。
背景技术
城市河流作为城市的命脉,不仅有水体循环、水土保持、贮水调洪、水质涵养等功能,而且还能调节温湿度、改善城市气候,健康的城市水体环境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河道生态系统近些年来承受的压力也越来越大,我国许多城市河流水质污染和生态退化问题十分突出,甚至出现了季节性或常年性水体黑臭现象。水环境污染已然成为全球重要的环境问题之一,而城市河流的污染则显得尤为突出。
所谓黑臭河道是指河道特别是城市河道的水体经过污染源的侵入,酸雨、生活垃圾、大气扬尘等垃圾的侵入,长期积累在河底的淤泥及淤泥释放的有害物质没有及时处理;水体缺少循环,溶解氧过低,缺少水生动物、植物生存的环境,水体逐渐丧失了自净能力,加上河底淤泥不断地释放分解的N、P等营养物质,导致水体富营养化,最终导致“水华”现象,产生异味,容易发黑变臭。
河道治理是指为了彻底解决水体黑臭河水体底泥淤积等问题,针对水体的具体情况,量体定制治理技术方案,以达到全面降解各种污染物,提升水体透明度,提高水体质量等级,改善水景观感的目的。近年来,随着污水处理技术的不断进步,河道治理也已经进入环保人员的视野。现在河道治理的主要方法有:物理法、曝气富氧法、化学法、生物法。但这些方法都有自己的缺点:
物理法:引水换水+底泥疏浚。引水换水对于富营养化严重的湖泊不是长久之计;底泥疏浚虽然可以清除大量有机物、氮、磷等营养物,但可能会破坏湖泊原有的生物种群,消弱其自净能力,对生态修复带来负面影响。
曝气富氧法:通过向水体底泥通入高浓度氧气,与水体中黑臭物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可以有效去除水体中黑臭物质,这已成为一些发达国家常采用的方法。
化学法:通过絮凝作用去除水体中污染物,但此法投资高、运营成本高,且易给河道带来新的污染物质,受水体水质变化影响较大。
生物法:主要采用生物复合酶技术、微生物菌剂等。虽然此方法投资较小,运营成本低,但此法受水体中溶解氧的限制,处理效果较差。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目的是提供应用膜处理与富氧装置进行黑臭河道处理的系统。
本发明的方案如下:
应用膜处理与富氧装置进行黑臭河道处理的系统,污水依次经过污水预处理、兼氧塘沉淀、一体化膜处理器处理以及污水进入流动河道后通过高浓度曝气装置进行河道黑臭物质反应处理:其中,
S1:污水预处理:在污水进入河道的端部设置有一条或者多条沟槽,在沟槽出水端的底面设置有逐层铺设的砂石层;沟槽对污水中的颗粒状污染物进行部分沉淀;砂石层表面会形成自然状态的生物膜系统,对污水中的有机物进行去除,同时对氨氮也有一定的去除作用。
S2:兼氧塘沉淀:在沟槽出水端挖出兼氧塘,兼氧塘进水端设置有倾斜向下的砂石斜坡;兼氧塘的深度为1.2-2.5米,污水经过S1后进入兼氧塘,实现对污水中的有机物进行转化。
S3:一体化膜处理器处理:兼氧塘内设置有提升泵,提升泵通过水管连接到一体化膜处理器上,所述一体化膜处理器上面设置有加药箱和设备箱,设备箱内设置有自吸泵;自吸泵上设置有出水的水管;出水的水管出水端连接到流动河道;污水经过S2后通过提升泵提供的动力进入一体化膜处理器内进行处理,处理后的污水在自吸泵的作用下流入流动河道,加药箱定期加药对一体化膜处理器的膜进行清洗,保持膜的通透性。
S4:河道黑臭物质反应处理:所述流动河道的底部设置有曝气管,所述曝气管的另一端连接到高浓度曝气装置上;经过S3后的污水进入流动河道,在高浓度曝气装置的作用下促进流动河道底部的黑臭物质与氧气的反应。
进一步的,所述砂石层的砂石粒径为5-25毫米,砂石层为倾斜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砂石层的砂石粒径为10-15毫米。
进一步的,所述兼氧塘的深度为1.5-1.8米,污水在兼氧塘中停留的时间大于等于7天。
进一步的,所述一体化膜处理器中的溶解氧为大于等于2mg/l,气水比为8:1-12:1,污水在一体化膜处理器中停留时间为4.5-8.5小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金达莱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安徽金达莱环境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1991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