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玉米原料中黄曲霉毒素的降解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119945.4 | 申请日: | 2016-03-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47978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8 |
发明(设计)人: | 赵仁勇;唐怀建;岳清华;王新伟;田双起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P7/06 | 分类号: | C12P7/06 |
代理公司: | 郑州中民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1110 | 代理人: | 郭中民;许延丽 |
地址: | 450001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玉米 原料 中黄 曲霉 毒素 降解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公开一种黄曲霉毒素的降解方法,具体说是涉及玉米原料在发酵生产乙醇过程中添加霉立解降解黄曲霉毒素的方法。
背景技术
黄曲霉毒素(Aflatoxin)是一类主要由黄曲霉(Aspergillusflavus)和寄生曲霉(Aspergillusparasiticus)真菌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是至今为止发现的毒性最大的真菌毒素。它可通过多种途径污染食品和饲料,直接或间接进入人类食物链,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对人体及动物内脏器官(尤其是肝脏)损害严重。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估计在发展中国家有45亿人可能通过饮食慢性暴露黄曲霉毒素。根据一项分析,每年黄曲霉毒素慢性暴露导致25200到155000例肝癌,尤其在亚洲和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据粗略估计,全世界每年平均至少有约2%的粮食因为污染霉菌,发生霉变而不能食用和饲用,有25%谷物受到霉菌毒素污染。黄曲霉毒素的强毒性、强致癌性、强致突变性严重威胁动物的生产性能和人类的健康,每年给食品工业、饲料工业和畜牧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传统的去除黄曲霉毒素毒的方法有加酸、加氧化剂、加二硫化物、加盐、加碱以及加抗氧化剂等化学方法;还有水浸搓洗法、拣除霉粒法、挤压蒸煮法、高温法、酒精溶液提取法、紫外线照射法、超滤-渗滤法、电子束辐照以及γ-射线辐照法、等离子体法、紫外线、微波和光波联合处理等物理方法;这些方法大多存在效果不稳定、营养成分损失较大、难以规模化处理等缺点。此外,许多吸附剂可以通过物理结合作用来去毒,饲料行业目前采用这种方法较多。常用的吸附剂包括硅藻土、硅铝酸盐、活性炭、酵母细胞壁、酯化甘露聚糖等,也有许多新型的吸附剂问世。这种方法在吸附毒素的同时会吸附一些营养成分,也不能彻底去除黄曲霉毒素的毒性。
生物法主要包括生物医学、生化和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来进行去毒。生物医学和生化的方法主要是对黄曲霉毒素进行体内生化转化。利用微生物去毒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也是未来的研究方向。许多研究发现微生物包括细菌、酵母菌、霉菌、放线菌和藻类都能去除或降解食品和饲料中的黄曲霉毒素。从目前的文献报道来看,大多数研究证实,微生物降解黄曲霉毒素的机理是酶促反应:黄曲霉毒素分子的毒性基团被微生物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或者所分泌的胞内、胞外酶分解破坏,同时产生无毒的降解产物的过程;毒素生物降解是一种化学反应的过程,不是对毒素的物理性吸附作用。无论胞内还是胞外酶,它们的理想反应条件是高水分活度的反应体系,如适合酱油、啤酒、牛奶等黄曲霉毒素的降解,但限制了其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对籽实、植物油、饼粕等低水分原料可能不起作用。
霉立解是由中国农业大学计成教授课题组筛选出的一株具有降解黄曲霉毒素的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subtilisANSB060,其保藏编号为CGMCCNo.3440;已获授权发明专利,专利号为ZL200910242938.3)经工业化发酵干燥后制成的黄曲霉毒素生物降解剂,已经获得了饲料添加剂的许可,其许可证号为饲添(2012)3160。霉立解是商业化生产的降解黄曲霉毒素的生物制剂,其主要成分为经工业化发酵及干燥后的枯草芽孢杆菌ANSB060及其发酵液。目前,有关霉立解的应用报道,仅限于将其添加到玉米、豆粕、花生粕、玉米蛋白粉等饲料原料及乳仔猪、种猪、肉鸡、蛋鸡、牛羊等畜禽全价饲料中,通过饲喂降低动物体内的黄曲霉毒素。赵丽红等报道霉立解对饲喂霉变花生粕肉鸡22~42天生长特性的影响,发现在含有黄曲霉毒素的霉变日粮中添加霉立解能显著缓解肉鸡的中毒症状。雷元培等报道霉立解060菌在4h内对胃酸具有很强的耐受性,在24h内对胆盐具有很好的耐受性,同时对85℃(加热15min)高温也具有很好的耐受性。目前还未见与本发明专利申请相同的、将霉立解应用于玉米等原料发酵生产乙醇的工艺过程中且专门针对黄曲霉毒素降解方法的发明专利和研究报道。
我国是世界上种植玉米较多的国家之一,每年都不同程度地受到黄曲霉毒素污染的影响。玉米除了在食品和饲料产品中使用,还是生产乙醇的主要原料,而且污染的粮食大多用作生产燃料乙醇的原料。玉米发酵生产乙醇产生的主要副产物是酒糟。酒糟中黄曲霉毒素的含量约是玉米原料中黄曲霉毒素含量的2~3倍。被黄曲霉毒素污染的玉米,其发酵副产物酒糟中的黄曲霉毒素污染情况更严重,对动物的危害更大,并且毒素经过富集通过食物链重新回到人类餐桌。目前,在玉米发酵过程中利用生物学方法降解黄曲霉毒素的应用非常少。如果在发酵过程中能够同步降解黄曲霉毒素,降解产物无毒,且对发酵工艺和结果没有影响或者影响较小,将是一种理想的降解途径,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工业大学,未经河南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1994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