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刺激隐核虫包囊的保存剂在审
申请号: | 201610120683.3 | 申请日: | 2016-03-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54858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7-13 |
发明(设计)人: | 曾地刚;马宁;陈晓汉;杨琼;王卉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壮族自治区水产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12N1/04 | 分类号: | C12N1/04;C12R1/9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30021 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刺激 隐核虫 包囊 保存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生物保存剂,具体涉及一种刺激隐核虫包囊的保存剂。
背景技术
刺激隐核虫(Cryptocaryonirritans)是一种严重危害海水鱼类的寄生虫,它可以感染大多数海水硬骨鱼类,引发刺激隐核虫病(亦称白点病),使发病的鱼类大量死亡。因此,刺激隐核虫已经成为重要的科学研究对象。在实验研究中经常需要使用大量活的刺激隐核虫,然而,刺激隐核虫的生命周期很短,通常只有几天时间。为了保证实验材料的及时供给,需要保存刺激隐核虫的包囊,使包囊中的虫体处于休眠的状态。而当实验需要时,可以孵化出刺激隐核虫幼虫,及时地用于实验研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长期保存刺激隐核虫包囊的保存剂,延长刺激隐核虫包囊的保存时间,便于开展刺激隐核虫的生物学研究。
一种刺激隐核虫包囊的保存剂,其特征是它的组份和质量百分数范围分别为:一种刺激隐核虫包囊的保存剂,其特征是它的组份和质量百分数范围分别为:聚乙烯吡咯烷酮-K30(C6H9NO)n为0.01-0.02%,氯化钠NaCl为2.5-2.9%,苯甲酸钠C6H5CO2Na为0.5-0.7%,无菌水H2O为96.4-97.0%。
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刺激隐核虫包囊的保存剂,其特征是它的组份和质量百分数范围分别为:一种刺激隐核虫包囊的保存剂,其特征是它的组份和质量百分数范围分别为:聚乙烯吡咯烷酮-K30(C6H9NO)n为0.01-0.02%,氯化钠NaCl为2.5-2.9%,苯甲酸钠C6H5CO2Na为0.5-0.7%,无菌水H2O为96.4-97.0%。
制备方法:将聚乙烯吡咯烷酮-K30、氯化钠、苯甲酸钠等三种化学物按上述比例称重,然后溶解到上述比例的无菌水中,置于玻璃瓶中,4℃保藏。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一种刺激隐核虫包囊的保存剂其中的聚乙烯吡咯烷酮-K30是一种可溶于水的高分子聚合物,能够附着在刺激隐核虫包囊的表面,形成一层溶胶状的保护膜,减少水中的溶解氧和细菌进入包囊,使包囊形成相对稳定的环境,有利于包囊中的虫体的休眠;苯甲酸钠可以抑制细菌的生长;氯化钠可以保持包囊内外渗透压的平衡。使用本发明的一种能长期保存刺激隐核虫包囊的保存剂来保存刺激隐核虫包囊,能够显著延长刺激隐核虫包囊的保存时间。使用本发明保存刺激隐核虫包囊的试验结果表明(表1),在4℃的温度下,刺激隐核虫包囊能够保存4个月以上,而用海水保存的刺激隐核虫包囊只能保存不到2个月。
表1在4℃保存刺激隐核虫包囊不同时间的孵化率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分别称取聚乙烯吡咯烷酮-K300.1克,氯化钠NaCl25克,苯甲酸钠5克,然后加入装有970克无菌水的容器中,用玻璃棒搅拌至完全溶解,即得到本发明的一种能长期保存刺激隐核虫包囊的保存剂。使用:将刺激隐核虫包囊放入上述的保存剂中,在4℃冰箱中保存。孵化时先在离心管中2000转/分钟离心15分钟,弃上清液,然后在沉淀(刺激隐核虫包囊)中加入2.7%的氯化钠溶液进行洗涤。重复一次离心和洗涤的操作,以除去保存剂。最后将刺激隐核虫包囊放入装有1000毫升27‰海水烧杯,25℃充气条件下孵化48小时,即可得到刺激隐核虫幼虫。
实施例2:
分别称取聚乙烯吡咯烷酮-K300.2克,氯化钠NaCl29克,苯甲酸钠7克,然后加入装有964克无菌水的容器中,用玻璃棒搅拌至完全溶解,即得到本发明的一种能长期保存刺激隐核虫包囊的保存剂。使用:将刺激隐核虫包囊放入上述的保存剂中,在4℃冰箱中保存。孵化时先在离心管中2000转/分钟离心15分钟,弃上清液,然后在沉淀(刺激隐核虫包囊)中加入2.7%的氯化钠溶液进行洗涤。重复一次离心和洗涤的操作,以除去保存剂。最后将刺激隐核虫包囊放入装有1000毫升27‰海水烧杯,25℃充气条件下孵化48小时,即可得到刺激隐核虫幼虫。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水产科学研究院,未经广西壮族自治区水产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2068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