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微电网供电系统与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120795.9 | 申请日: | 2016-03-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90255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11 |
发明(设计)人: | 薛清益;黄伟;吴武杰;吕光钦;廖仁忠;林亦欣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华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3/00 | 分类号: | H02J3/00;H02J3/38;H02J3/32 |
代理公司: | 北京戈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14 | 代理人: | 程伟;王锦阳 |
地址: | 中国台湾桃***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网 供电系统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揭露一种多微电网供电系统与控制方法,其可以包括复数个微电网,市电可以通过市电开关与各个微电网连接,各个微电网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再生能源装置、至少一个储能装置、至少一个发电装置及至少一个负载。再生能源装置可以利用再生能源进行发电产生电力,储能装置可以储存电力,发电装置可以进行发电产生电力,负载可以消耗电力。其中,各个再生能源装置、储能装置、发电装置及负载可以分别通过微电网开关与市电开关直接连接。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供电系统,特别是一种多微电网供电系统与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本发明在当所有微电网分散式能源发电量皆大于负载需求量时,可以达成各微电网独立运作。单一微型电网(Micro Grid)由数个分散式发电装置与负载所组成,分散式发电装置包括再生能源装置(太阳光电与风力发电装置)、储能装置、发电装置(燃料电池、微涡轮机、柴油发电机)等所组成。而当市电电网发生故障或电力质量不符合系统标准的情形下,微电网切换为孤岛运转,各微电网可以独立模式自主运转或互连模式结合成一个大微电网运转,保障微电网自身和市电电网的正常运行,但由于再生能源发电等系统(如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属于渐歇式发电,供电质量不稳定是其一个大隐忧。
现有技术的多个微电网系统,在孤岛模式下,大多采独立运作方式运转,就算相互连接亦无相关控制方法有所依循,导致各独立的微电网常会发生供需不平衡、电力不足以及再生能源过剩等问题。
请参阅图1,其为现有技术的多微电网系统的架构图,如图所示,现有技术的多微电网系统1包括多个微电网M1至微电网M5,而各个微电网M1至微电网M5则包括至少一个再生能源装置R、至少一个储能装置S、至少一个发电装置G及至少一个负载L;而各个微电网M1至微电网M5均分别通过总微电网开关S1总微电网开关S5与市电10的市电开关S0连接。
请参阅图2,其为现有技术的多微电网系统的操作模式图,图中所示的是当处于并网互连状态、并网分裂状态、孤岛独立状态及孤岛互连状态时的操作方式。然而,上述的架构有着较大的缺失,故经常无法稳定的运作。例如:微电网M1、微电网M2与微电网M3再生能源与储能系统发电量小于负载量,微电网M4与微电网M5则是再生能源发电量大于负载量与储能容量,孤岛运作下将导致多个微电网系统同时崩溃,就算各微电网有相互连接,若无适当控制逻辑各微电网亦无法相互依存并存活。
因此,如何提出一种多微电网供电系统,能够有效改善现有技术的多微电网供电系统供需不稳定且容易崩溃的情况已成为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发明的其中一目的就是在提供一种多微电网供电系统及其控制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的供需不稳定且容易崩溃的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目的,提出一种多微电网供电系统,其可以包括多个微电网,市电可以通过市电开关与各个微电网连接,各个微电网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再生能源装置、至少一个储能装置、至少一个发电装置及至少一个负载。再生能源装置可以利用再生能源进行发电产生电力。储能装置可以储存电力。发电装置可以进行发电产生电力。负载可以消耗电力。其中,各个再生能源装置、储能装置、发电装置及负载可以分别通过微电网开关与市电开关直接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目的,再提出一种多微电网供电控制方法,其可以包括下列步骤。
步骤1:判断市电是否中断,若是,则进入步骤2。
步骤2:判断各个微电网的再生能源装置的功率是否都大于负载与储能装置的功率总和;若是,则进入步骤3;若否,则进入步骤4。
步骤3:将任意一个微电网的再生能源装置进行卸载,并回到步骤1。
步骤4:判断是否有任意一个微电网的再生能源装置的功率是否大于负载与储能装置的功率总和;若是,则进入步骤5;若否,则进入步骤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华电信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华电信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2079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