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镰孢霉菌1281-2合成纳米钯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122014.X | 申请日: | 2016-03-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863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18 |
发明(设计)人: | 陈峻青;戚文秀;吉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P3/00 | 分类号: | C12P3/00;B82Y40/00;C12R1/77 |
代理公司: | 江苏永衡昭辉律师事务所 32250 | 代理人: | 王斌 |
地址: | 210096***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霉菌 1281 合成 纳米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生物及纳米材料领域,具体涉及采用镰孢霉菌(Fusariumsp)1281-2株制备纳米钯粒子的方法。
背景技术
纳米材料是指在三维空间中至少有一维处于纳米尺度范围(1-100nm)或由它们作为基本单元构成的材料,因其具有表面效应、量子尺寸效应、小尺寸效应、宏观量子隧道效应等特性,在科学和技术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纳米钯因其具有高的比表面积,在多相及均相催化方面得到较多的应用。
随着传统合成纳米金属材料的化学法与物理法的发展,近年来,利用生物方法制备和组装合成纳米金属材料逐渐成为研究热点。与传统的物理法与化学法相比,生物方法具有原料来源广泛、价格低廉、工艺简单、反应条件温和及低能耗、产量高等特点,是一种清洁、无毒、环境友好型的绿色合成方法。
微生物来源广泛、廉价、易培养、繁殖快,并且具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而真菌的菌丝体表面积较大,并能分泌大量的胞外蛋白质,有助于提高纳米钯颗粒的产量,且生产过程经济可行性好,下游加工方便,适合应用于大规模生产金属纳米材料。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镰孢霉菌1281-2,利用该菌制备纳米钯颗粒的方法条件温和,无需使用多种化学试剂,反应成本低,环境友好。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利用镰孢霉菌1281-2合成纳米钯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镰孢霉菌1281-2进行发酵培养后收集菌丝体,用去离子水洗涤去除残留培养基,之后将菌丝体重悬于无菌去离子水中进行培养,将培养液过滤去除菌丝体,得到镰孢霉菌1281-2的培养上清液;
2)取步骤1)中得到的镰孢霉菌1281-2培养上清液作为反应基质,加入四氯钯酸钠溶液进行还原反应,最后离心得到纳米钯粒子产物;
其中,所述镰孢霉菌1281-2保藏编号为CCTCCM2014658。所述步骤1)中重悬于去离子水中的镰孢霉菌菌丝体终浓度为200g/L,培养条件为:28±2℃,150rpm培养40-60h。步骤2)中四氯钯酸钠溶液加入镰孢霉菌1281-2培养上清液之后的终浓度为1mmol/L,28±2℃,150rpm培养24-60h。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如下:本发明所提供的纳米钯粒子合成方法安全无毒害,首次利用镰孢霉菌进行胞外合成纳米钯粒子,得到的金属颗粒均匀性好,常温下稳定。本发明可在工业催化、生物化学、药物传递等领域得到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2的镰孢霉菌1281-2胞外制备的纳米钯的紫外-可见光光谱图;
图2为实施例2的镰孢霉菌1281-2胞外制备纳米钯的TEM图;
图3为实施例2的镰孢霉菌1281-2胞外制备纳米钯的SEM图;
图4为实施例2的镰孢霉菌1281-2胞外制备纳米钯的EDS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中所用到的镰孢霉菌1281-2株,拉丁名为:Fusariumspeciales(Fusariumsp.)。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见菌丝有隔,分枝。分生孢子梗分枝或不分枝,有两种形态,小型分生孢子卵圆形,有1~2个隔膜;大型分生孢子镰刀形或长柱形,有较多的横隔;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上生长良好,菌落初白色,渐变为草绿色,菌丝稀疏,基质淡黄色。保藏号为:CCTCCM2014658。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地址为:中国武汉武汉大学,保藏时间是2014年12月23日。
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利用镰孢霉菌1281-2合成纳米钯粒子的方法
1)将冻存的镰孢霉菌1281-2在马铃薯葡萄糖固体培养基(含马铃薯200g/L,葡萄糖20g/L,琼脂15g/L)上划线接种,于28±2℃培养3-5天;
2)将镰孢霉菌1281-2菌丝接种于100ml的马铃薯葡萄糖液体培养基(含马铃薯200g/L,葡萄糖20g/L)中,于28±2℃,150rpm培养2-3天,收集菌丝体;
3)上述收集到的菌丝体用无菌水洗涤3-5次后,将湿重约为20g的菌丝体加入100ml的无菌去离子水中,于28±2℃,150rpm培养40-60h;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2201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