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以葡萄糖为原料不同工况条件下制备葡萄糖酸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122173.X | 申请日: | 2016-03-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32363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7-06 |
发明(设计)人: | 张红丹;谢君;潘学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C59/105 | 分类号: | C07C59/105;C07C51/16;C07C53/02;C07C53/08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林丽明 |
地址: | 510642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葡萄糖 原料 不同 工况 条件下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生物质高效转化与利用的方法,特别涉及一种以葡萄糖为原料在不同工况条件下制备葡萄糖酸的方法。
背景技术
葡萄糖酸(Gluconicacid)由β-D葡萄糖C1位上的醛基氧化所得,分子量为196,分子式C6H12O7,在常温下呈白色结晶状,显弱酸性,易溶于水,微溶于醇,不溶于乙醚以及大多数的有机溶剂,作为一种用途极广的多羟基有机酸,其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化工、医药、轻工业等环境中。在食品工业中可用作酸味剂、膨松剂、营养添加剂等;在化工工业中,葡萄糖酸常用于配制除垢剂、pH调节剂,亦可用于石油、化工企业循环冷却水系统的水处理药剂和水泥强化剂等,同时葡萄糖酸也是制备葡萄糖酸内酯、葡萄糖酸盐等的基础原料,扩大了葡萄糖酸在各大行业中的应用。
目前常用的生产葡萄糖酸的方法主要有生物发酵法和多相催化氧化法。生物发酵法是指利用黑曲酶菌等微生物氧化葡萄糖成葡萄糖酸,但生物发酵法需要培养和筛选菌种,生产周期较长,成本较高,且易混入菌体等杂质,影响葡萄糖酸的纯度。多相催化氧化制备葡萄糖酸是指在液相葡萄糖溶液中,加入负载金属的固相催化剂,然后通入O2作为氧化剂,从而把葡萄糖氧化成葡萄糖酸。多相催化氧化法因其产率高,产品易于分离,催化剂可以循环使用,是一种环境友好的合成葡萄糖酸的方法,但是由于负载金属的催化剂制备成本较高,且在反应中热稳定性差,易于失活,限制了多相催化氧化制备葡萄糖酸的发展。因此寻求一种高效地由葡萄糖制备葡萄糖酸的方法刻不容缓。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以葡萄糖为原料在不同工况条件下制备葡萄糖酸的方法,其可替代发酵生产葡萄糖酸,简化了生产工艺,反应条件温和,保证生产效率的同时较低了生产成本,实现对葡萄糖的资源化利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以葡萄糖为原料在不同工况条件下制备葡萄糖酸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葡萄糖与FeCl3溶液(40%)置于密闭反应器中,在100~120℃下反应1.5~4h,分离,得到反应液与残渣;
(2)步骤(1)所得的反应液经制备色谱进行分离,可分别得到富含葡萄糖酸、甲酸、乙酸以及FeCl3的溶液;
上述方法中,步骤(1)中所述葡萄糖纯度大于99%。
上述方法中,步骤(1)中所述FeCl3纯度为98%。
上述方法中,步骤(1)中所述葡萄糖与FeCl3溶液的质量体积比为为1:10~5g/mL。
上述方法中,步骤(1)所述分离为过滤或离心。
上述方法中,步骤(2)所述的制备色谱所用分离柱是硅胶柱。
上述方法实现了以葡萄糖为原料在不同工况条件下制备葡萄糖酸。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的优点和效果如下:
1、本发明可替代传统的发酵法制备葡萄糖酸,缩短生产周期。
2、本发明可得较高的葡萄糖酸收率。
3、本发明在产葡萄糖酸的同时还可以产甲酸和乙酸。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具体详细描述,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对于未特别注明的工艺参数,可参照常规技术进行。
所用葡萄糖购自AcrosOrganics公司,其纯度大于99%,反应液中葡萄糖含量用离子色谱法分析,葡萄糖酸、甲酸、乙酸含量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
葡萄糖转化率的计算方法如下:
葡萄糖酸、甲酸、乙酸得率的计算方法如下:
实施例1
称取50克葡萄糖置于装有热电偶的密闭反应器中,加入500mLFeCl3溶液(40%,w/w),开启搅拌、加热系统,使温度上升至100℃并开始计时,待反应时间达到2小时,停止加热,并立即用冷凝水使反应降至室温,采用过滤的方法分离反应液与反应残渣,用离子色谱测定反应液中葡萄糖含量,用高效液相测定反应液中葡萄糖酸、甲酸和乙酸含量。反应后葡萄糖的转化率和葡萄糖酸、甲酸、乙酸的得率见表1。
反应液经装有硅胶柱的制备色谱进行分离,可得富含葡萄糖酸、甲酸、乙酸以及FeCl3的溶液。
实施例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农业大学,未经华南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2217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潘立酮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在生物医药中的应用
- 下一篇:一种胺直接合成醛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