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移动冲击电流发生器及使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123606.3 | 申请日: | 2016-03-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88959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18 |
发明(设计)人: | 马御棠;钟剑明;周佳;孙剑;杜俊乐;周仿荣;钱国超;翟兵;曹晓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R1/28 | 分类号: | G01R1/28 |
代理公司: | 北京弘权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3 | 代理人: | 逯长明;许伟群 |
地址: | 650217 云南省昆***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移动 冲击 电流 发生器 使用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设备测试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可移动冲击电流发生器及使用方 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电气设备的普 遍应用和宇航工业等的日益发展,能源电力的缺口越来越大。为适应能源需求,电网单 机容量从100MW发展到200至300MW,超高压远距离输电大幅增多,特高压输电项目不 断上马。同时,电网单机扩容,也使得输电杆塔愈来愈高,电网分布范围越来越大,对 电力系统防雷保护性能的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为了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电 力运行及设计部门更加注重防雷技术。而防雷技术的研究离不开实验支持,实验的顺利 开展又需要实验设备顺利到位才能达到实验要求。冲击电流发生器作为一种产生人工雷 闪电流的实验装置,对于研究雷闪电流对接地装置的绝缘材料、结构及热或电动力的破 坏作用,具有重要意义,也因此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
现有技术中,冲击电流发生器多为分体式结构,包括由保护电阻电连接的冲击电流 发生器本体和充电设备,其中,冲击电流发生器本体由多级并联的放电球隙、充电电容、 调波电阻和调波电感组成,体积较大,外部为不规则的立体形态,由于调波电阻架过宽, 超出了集装箱的宽度,这要求在运输时需将该冲击电流发生器本体沿该集装箱较长的一 端设置;而该冲击电流发生器本体在充电时又必须正对该充电设备。鉴于以上原因,现 有技术中的冲击电流发生器通常将冲击电流发生器本体和充电设备分别封装在两个集装 箱内,以便进行运输和使用。
然而,将冲击电流发生器本体和充电设备分开设置在两个集装箱,增加了冲击电流 发生器在使用时的接线难度、降低了实验时的工作效率、极大地增加了运输成本以及加 大了实验因接线产生的安全隐患并有可能危及实验人员人身安全等严重后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可移动冲击电流发生器及使用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 的分体式冲击电流发生器将冲击电流发生器本体和充电设备分开设置在两个集装箱,带 来的接线难度大、工作效率低、极大地增加了运输成本及因接线可能为实验人员的人身 安全造成威胁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可移动冲击电流发生器,包括壳体、冲击电流发生器本体、充电 设备、充电保护电阻和旋转底座,其中,冲击电流发生器本体固定设置在旋转底座上; 旋转底座设置在靠近壳体一端的底板上,且使冲击电流发生器本体的调波电阻架沿壳体 较长的一端设置;充电设备固定设置在靠近壳体另一端的底板上,且充电设备朝向冲击 电流发生器本体的放电球隙,充电设备和冲击电流发生器本体之间通过充电保护电阻电 连接。
优选的,该旋转底座的底部中心设置有定位旋转支撑装置,该定位旋转支撑装置的 一端与该旋转底座的底部中心相连接、另一端与该底板固定连接。
优选的,该定位旋转支撑装置包括轴承和轴承座,该轴承的一端设置在该旋转底座 的底部中心、另一端通过该轴承座固定在该底板上。
优选的,该旋转底座的底部外周还设置有滚动支撑装置,该滚动支撑装置与该底板 相接触。
优选的,该滚动支撑装置为一组球状轮。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可移动冲击电流发生器的使用方法,用于本发明提供的可移动冲 击电流发生器,包括:打开壳体的顶板与侧板;调节旋转底座,使冲击电流发生器本体 的放电球隙正对充电设备;在该充电设备及该冲击电流发生器本体间连接充电保护电阻, 接通回路,通过该可移动冲击电流发生器释放冲击电流对试品进行测试。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见,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可移动冲击电流发生器,与现有技术相 比,通过将冲击电流发生器本体设置在旋转底座上,并将该冲击电流发生器本体和充电 设备集成在一个壳体内,可打破在运输过程中调波电阻架过宽以及实验时冲击电流发生 器本体需要正对充电设备的限制,具有接线简单、运输方便的优点,能够有效降低对实 验场地的要求、减少运输成本并提高实验效率,有助于及时消除实验接线错误造成的故 障隐患,进而避免重大电力事故的发生,具有极大的实用价值。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未经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2360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