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铜合金斜面滑道锥簧螺母转角四周固定靠钳在审
申请号: | 201610124127.3 | 申请日: | 2016-03-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75394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15 |
发明(设计)人: | 张志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滨海雄杰机电研发工作室 |
主分类号: | G01N3/04 | 分类号: | G01N3/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5025 浙江省温州市温州经济技***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铜合金 斜面 滑道 螺母 转角 四周 固定 | ||
1.铜合金斜面滑道锥簧螺母转角四周固定靠钳,包括四只结构尺寸相同的第一靠钳(10)、第二靠钳(20)、第三靠钳(30)和第四靠钳(40),每只靠钳由夹持部分和滑移转角部分所组成,每只靠钳的夹持部分与滑移转角部分之间由方头螺柱(100)可旋转连接;其特征是:
所述的夹持部分的上表面为夹持上平面(16),夹持上平面(16)的一端有斜面凹槽(14),斜面凹槽(14)底面为凹槽底平面(71),斜面凹槽(14)的横截面为等腰梯形,且斜面凹槽(14)单端开口;所述的夹持上平面(16)的另一端有台阶通孔(109),台阶通孔(109)两侧有通孔夹角面(102),两侧通孔夹角面(102)之间的夹持上平面(16)上有转角刻度(13);
所述的滑移转角部分的下表面为滑移下平面(61),滑移下平面(61)上有旋转通孔(108),旋转通孔(108)一侧有转盘倒角弧面(103),转盘倒角弧面(103)位于滑移下平面(61)的背部平面上,转盘倒角弧面(103)上有转角弧面凸出指针(31);
所述的旋转通孔(108)另一侧有斜面凸轨(41),斜面凸轨(41)位于滑移下平面(61)上,斜面凸轨(41)的横截面也为等腰梯形,斜面凸轨(41)上有凸轨接触面(97),凸轨接触面(97)的相对面是凸轨顶平面(74),凸轨顶平面(74)上有两个凸轨台阶孔(92),凸轨顶平面(74)与两侧等腰斜面之间有过渡圆弧(94);
所述的滑移下平面(61)与斜面凸轨(41)之间可分离;滑移下平面(61)上有两个平面螺孔(91),斜面凸轨(41)上也有两个凸轨台阶孔(92);凸轨螺钉(93)穿越所述的凸轨台阶孔(92),凸轨螺钉(93)与所述的平面螺孔(91)螺旋紧固配合,将所述的凸轨接触面(97)固定在所述的滑移下平面(61)上;
所述的斜面凸轨(41)采用自润滑材料,该自润滑材料为复合聚四氟乙烯,复合聚四氟乙烯的组分重量百分比为:聚四氟乙烯77~79%、石墨粉13~15%、聚苯酯7~9%;
所述的台阶通孔(109)下端有方形凹槽(129),方形凹槽(129)与所述的台阶通孔(109)之间有弹簧固定面(117);所述的方头螺柱(100)上有螺柱外圆(118)和螺柱方头(119),螺柱方头(119)的两相邻四边面之间有方头倒角(161);螺柱方头(119)与螺柱外圆(118)之间有弹簧支撑面(112);锥型弹簧(110)由弹簧大头(116)和弹簧小头(113)所构成,弹簧大头(116)紧贴着所述的弹簧固定面(117),弹簧小头(113)依托着所述的弹簧支撑面(112);
所述的方头螺柱(100)外螺纹端依次穿越方形凹槽(129)和锥型弹簧(110)以及台阶通孔(109)后,方头螺柱(100)外螺纹端再次穿越旋转通孔(108),方头螺柱(100)外螺纹端与旋钮螺母(88)螺旋配合固定;
所述的斜面凹槽(14)表面上有一层厚度为0.24~0.26毫米的硬质铜合金镀层,该硬质铜合金镀层材料由如下重量百分比的元素组成:Cu:22.6~22.8%、Ni:3.2~3.4%、Zn:2.6~2.8%、Al:2.2~2.4%、W:2.2~2.4%、Nb:1.1~1.3%、C:1.0~1.2%,余量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所述杂质的重量百分比含量为:Si少于0.21%、S少于0.014%、P少于0.016%,该硬质铜合金镀层的表面洛氏硬度值为HRC54~5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铜合金斜面滑道锥簧螺母转角四周固定靠钳,其特征是:所述的夹持上平面(16)内侧有夹持斜坡(15),夹持斜坡(15)与所述的夹持上平面(16)之间的夹角为47~49度;夹持斜坡(15)上有防脱落凹槽(85),防脱落凹槽(85)深度为2.3~2.5毫米,防脱落凹槽(85)底部宽度为4.6~4.8毫米,防脱落凹槽(85)开口宽度为4.3~4.5毫米;夹持斜坡(15)上还附着有橡皮压片(51),橡皮压片(51)上有防脱落凸条(58),防脱落凸条(58)高度为2.1~2.3毫米,防脱落凸条(58)上口宽度为4.7~4.9毫米,防脱落凸条(58)根部宽度为4.3~4.5毫米;所述的橡皮压片(51)采用合成天然橡胶,该合成天然橡胶的材料成分为:天然橡胶片32~34%、氯化聚乙烯橡胶7~9%、油脂类DOP7~9%、聚四氟乙烯5.1~5.3%、纳米氢氧化镁16~18%、齐聚酯6~8%、促进剂5~7%、抗硫化还原剂0.6~0.8%、硫化剂1.6~1.8%,其余为填充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滨海雄杰机电研发工作室,未经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滨海雄杰机电研发工作室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24127.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