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内贴阻尼层真空玻璃在审
申请号: | 201610124243.5 | 申请日: | 2016-03-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19966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1 |
发明(设计)人: | 王作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作刚 |
主分类号: | B32B17/10 | 分类号: | B32B17/10;B32B27/36;B32B3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142 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阻尼 真空 玻璃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真空玻璃,具体的涉及一种具有内贴阻尼层的真空玻璃。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玻璃作为一种透明材料,广泛应用于汽车、建筑和工艺品等领域,其中应用于建筑领域时,常由于玻璃本身具有透明特性,导致在强光下隔热效果很差,为解决隔热的难题,中国专利局曾于2009年2月18日授权公告了“一种透明隔热膜及制备方法”的发明专利,然后玻璃在设有隔热膜的涂层之后,具有良好的隔热效果,但其仍然存在强度不高、隔音差的缺点,导致它的应用受到制约。
现有技术中,也出现了夹胶玻璃,即在二个玻璃之间设有一个夹层,分为干法和湿法二种;将两片玻璃结合在一起,具有高强度、不易破碎、同时能阻挡一大部分的紫外线的优点,然而夹胶玻璃在隔热方面的效果不明显。常见的隔热玻璃是中空玻璃,即在两层玻璃之间留出空隙,将该空隙抽真空,以达到隔热的效果。
然而玻璃应用于建筑等领域时,若在隔热、隔音和强度方面的性能均能得到提高,玻璃在汽车和建筑领域的应用将更为普及,也将深受消费者的厚爱。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满足隔热和隔音的玻璃,与现有的夹胶玻璃和真空玻璃相比,具有更好地隔热性,隔音性和强度。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内贴阻尼层真空玻璃,包括至少两层玻璃、中间真空层、支撑体、密封材料和至少一层阻尼层,所述两层玻璃之间为中间真空层,所述密封材料沿玻璃边沿密封中间真空层,所述至少一层阻尼层贴附在至少一层玻璃靠近中间真空层的一侧,所述支撑体位于两层玻璃板之间的中间真空层,支撑两层玻璃板。
优选的,所述阻尼层采用以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或聚碳酸酯为基材的高分子材料,阻尼层的导热系数≤1.5w/m.k。
优选的,所述支撑体是有弹性的高分子材料,所述支撑体的形状可以是点状,或条状,或其他几何形状。
优选的,所述密封材料可以是高分子粘胶,也可以是融化的玻璃。
优选的,所述阻尼层的外轮廓尺寸小于玻璃的外轮廓尺寸,阻尼层边沿的任一部分与玻璃外边沿保持1mm以上的距离。
优选的,所述玻璃是单片玻璃、夹胶玻璃或中空玻璃。
优选的,所述中间真空层的气压低于1.333kpa。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增加了至少一个阻尼层,使本发明的玻璃在具有良好的隔热和隔音效果,支撑体可以大大提高真空玻璃的强度。该中间阻尼层贴附在玻璃靠中间层的一侧,可以减少传导的声音振动,提高隔音性能,而且阻尼层采用有机高分子材料导热系数低,可以起到保温作用,阻尼层贴在玻璃的靠中间层一侧,可以防止进行玻璃清洁时划伤阻尼层。
本发明的产品具有明显的节能效果:能使声音透过率大大降低,并且使可见光的透光率达到60%以上,既保持玻璃采光及美观需要,又能直接阻隔并降低太阳热能辐射和噪声的穿透,达到节能和环保的目的,效果显著。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图1是本发明内贴阻尼层真空玻璃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示意图,一种内贴阻尼层真空玻璃,包括两层玻璃1、中间真空层2、支撑体5、密封材料4和两层阻尼层3,所述两层玻璃1之间为中间真空层2,所述密封材料4沿玻璃1边沿密封中间真空层2,所述阻尼层3贴附在玻璃1靠近中间真空层2的一侧,所述支撑体5位于两层玻璃板1之间的中间真空层2,支撑两层玻璃板1。图1所示实施方式中,玻璃1采用单片玻璃,并且分别在玻璃1内侧贴附一个阻尼层3。
图2是本发明内贴阻尼层真空玻璃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示意图,一种内贴阻尼层真空玻璃,包括两层玻璃1、中间真空层2、支撑体5、密封材料4和一层阻尼层3,所述两层玻璃1之间为中间真空层2,所述密封材料4沿玻璃1边沿密封中间真空层2,所述阻尼层3贴附在玻璃1靠近中间真空层2的一侧,所述支撑体5位于两层玻璃板1之间的中间真空层2,支撑两层玻璃板1。图2所示实施方式中,玻璃1采用单片玻璃,并且在左侧玻璃1内侧贴附一个阻尼层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作刚,未经王作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2424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水材料
- 下一篇:防静电抗辐射抗污且透气面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