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局部异常因子的城市交通拥堵路段检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125269.1 | 申请日: | 2016-03-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08895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10 |
发明(设计)人: | 孔祥杰;宋茜萌;杨卓;夏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8G1/01 | 分类号: | G08G1/01 |
代理公司: | 大连理工大学专利中心21200 | 代理人: | 梅洪玉,赵连明 |
地址: | 116024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局部 异常 因子 城市交通 拥堵 路段 检测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城市智能交通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局部异常因子的城市交通拥堵路段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交通的高速发展,如何有效调节交通拥堵情况,优化道路使用率,提高人们出行效率,成为了城市智能交通领域的研究重点。而这其中一个关键的技术就是检测出城市交通异常拥堵的道路,即通过一定技术方法检测出城市交通中出现异常拥堵的路段。公交路线一般可以覆盖整个城市路网比较主要的路线,并且公交车行驶的路线不会因道路情况而改变,因而公交车运行的GPS数据可以反映出城市交通的真实情况。本发明利用从公交车GPS数据中提取出恰当的特征值来计算路段的局部异常因子,进而检测出城市交通中的异常路段,这些检测出的异常路段可以为城市规划提供重要的信息。但现有的技术中,没有利用局部异常因子的方法来检测异常拥堵的交通路段,也缺乏利用海量的公交GPS数据来进行交通异常拥堵路段的检测方法,因而不利于提供交通信息服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主要针对上述现有研究的一些不足之处,提出一种基于局部异常因子的城市交通拥堵路段检测方法,通过对公交车GPS数据处理,提取出能够反映路段交通情况的特征值,计算出路段的局部异常因子,进而检测出城市中异常的交通路段,为城市交通规划提供有效信息。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达到上述目的:一种基于局部异常因子的城市交通拥堵路段检测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1)划分时空段,得到了m*n个时空段;
2)对公交车GPS数据进行预处理,提取出能够代表交通特征的特征值,每个时空段可表示为
3)计算每个时空段的局部异常因子,每个时空段可表示为:
4)提取异常时空段;
5)依据4)中的异常时空段,计算每个路段的异常指数;
6)根据5)中路段异常指数进行排序,得到前T个异常路段,T为预先设置的阈值;
7)输出前T个异常路段。
步骤1)具体包含如下步骤:
1.1)划分路段:利用城市公交线路数据将城市路网划分为m个路段,将公交线路的两个站点及中间的线路作为一个路段;
1.2)划分时段:依据城市公交运行时间表,将一天划分为n个有效时间段。
步骤2)中的提取特征值步骤包括:
2.1)计算每个时空段公交运行的平均速度
2.2)计算每个时空段在两个站点停留时间的平均值
步骤2.1)中计算时空段的平均速度公式:
其中s是由经纬度计算得到的两个相邻站点之间的距离,t为公交车在两段之间运行时间,vi为一辆公交车的行驶速度,为所有车在该时空段的平均速度,d为公交车在该时空段行驶的总数量。
步骤2.2)中的停留时间公式:
其中st1i和st2i为时空段中两个相邻站点的停留时间,和为所有车在该时空段的平均停留时间,为公交车在时空段的两个站点平均停留时间,d为公交车在该时空段行驶的总数量。
步骤3)计算每个时空段的局部异常因子包括以下步骤:
3.1)对输入的m*n个时空段TS,将每条线路每个时间段的时空段划分为一组数据D,计算对象p的k距离,表示为distancek(p),并得到对象p的第k距离邻域Nk(p);
3.2)计算D中两个对象的可达距离,公式如下:
reachdisk(p,o)=max{distancek(o),d(p,o)}
3.3)计算对象p的局部可达密度,公式如下:
其中,|Nk(p)|表示对象p的第k距离邻域的对象个数;
3.4)计算对象p的局部异常因子LOF,公式如下:
3.5)重复步骤3.1)-3.5),直到计算出所有时空段的局部异常因子;
步骤3.1)中计算数据D中对象的k邻域方法步骤为;
3.1.1)计算数据D中每两个对象的欧式距离,表示为dist(p,o);
3.1.2)将对象p与其他对象的欧式距离排序,第k个最小距离即为k距离,表示为distancek(p);
3.1.3)得到对象p的k邻域,公式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理工大学,未经大连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2526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