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无取向硅钢退火生产线生产蓝退板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125291.6 | 申请日: | 2016-03-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67917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11 |
发明(设计)人: | 仲海峰;陈斌锴;王永亮;王珊;刘灿楼;杜成;田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新冶高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D1/26 | 分类号: | C21D1/26;C21D1/74;C23C8/1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安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48 | 代理人: | 张小娟 |
地址: | 10008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取向 硅钢 退火 生产线 生产 蓝退板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冶金板材深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无取向硅 钢退火生产线生产蓝退板的方法。
背景技术
蓝退板较普通退火板具有较好的耐蚀性能、可加工性能和后涂装 性能,主要用于家电、汽车、建筑等行业,能够代替传统的超薄热轧 板,其性能优于超薄热轧板且成本低于冷轧镀锌板,市场需求旺盛。 目前的生产方式有两种,一种方式是非连续性退火方式生产,主要问 题是产量较低,产品氧化层不均匀导致质量不佳,另一种方式是通过 对现行退火工艺进行调整,采用连续退火方式生产,主要问题是由于 退火炉内存在氧化性气氛,对退火炉内设备损伤较大,本发明通过对 无取向硅钢退火生产线的退火炉再结晶退火保证钢板性能和通过干燥 和烧结炉的工艺参数进行优化调整,使得硅钢退火线同时具备生产蓝 退板的能力,可提高生产的灵活性、市场的快速响应性及生产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无取向硅钢退火生产线生产蓝退板的 方法,在原有硅钢退火生产线基础上进行工艺参数的调整,使得生产 线同时具备生产硅钢产品和蓝退板两种产品的能力。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无取向硅钢退火生产线生产蓝退板的方法,该 方法利用无取向硅钢退火生产线设备,选用生产无取向硅钢:开卷段 →清洗段→退火炉→干燥炉→烧结炉→空冷炉→出口段的工艺流程, 生产蓝退板;
其中,钢带在干燥炉和烧结炉中进行分区氧化,干燥炉的炉温在 350-460℃,烧结炉的炉温280-350℃。
使用该方法生产的蓝退板的氧化层厚度为8~23μm。
钢带在无取向硅钢退火生产线的退火炉中进行再结晶退火处理。
钢带在无取向硅钢退火炉生产线的干燥炉和烧结炉中空气环境下 进行氧化,得到弱氧化层表面。
钢带在无取向硅钢退火炉生产线的空冷炉进行冷却到室温,最后 在出口段卷取成卷,得到合格的蓝退板产品。
在退火炉内,钢带经过预热段,加热段,均热段和冷却段得到退 火板,冷却段出口板温为100℃以下,退火炉内保护气体为氮氢混合气 体。
干燥炉一区炉温为400-460℃,干燥炉二区炉温为350-430℃。
烧结炉一区炉温为300-350℃,烧结炉二区炉温为280-330℃。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方法不需要额外增加设备等投资,且在不损伤退火炉内设 备的前提下,在原有硅钢退火生产线的基础上切换生产即可,通过制 定合理的工艺参数,在确保产品力学性能的同时,获得附着性良好的 色泽均匀一致的弱氧化层表面,得到质量较好的蓝退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说明。
硅钢退火生产线生产硅钢板的工艺流程为开卷段,清洗段,退火 炉,水淬槽和烘干,涂层机,干燥炉,烧结炉,空冷炉,出口段。
生产蓝退板的工艺流程为开卷段,清洗段,退火炉,干燥炉,烧 结炉,空冷炉,出口段,其中水淬槽和烘干,涂层机处于备用状态。
本发明一种用无取向硅钢退火生产线生产蓝退板的方法,利用无 取向硅钢退火生产线设备,选用生产无取向硅钢:开卷段→清洗段→ 退火炉→干燥炉→烧结炉→空冷炉→出口段的工艺流程,生产氧化层 厚度为8~23μm的蓝退板;其中,
钢带在无取向硅钢退火炉内经过再结晶退火处理,然后进入干燥 炉和烧结炉,钢带在干燥炉和烧结炉中空气环境下进行分区氧化,经 过空冷炉冷却到室温,最后在出口段卷取成卷,得到合格的蓝退板产 品。
进一步讲,在退火炉内,钢带经过预热段,加热段,均热段和冷 却段得到退火板,冷却段出口板温为100℃以下,退火炉内保护气体为 氮氢混合气体。
干燥炉一区炉温为400-460℃,干燥炉二区炉温为350-430℃,烧结 炉一区炉温为300-350℃,烧结炉二区炉温为280-330℃。
通过在生产线上反复试验,本发明制定合理的工艺参数来生产不 同氧化层厚度的蓝退板,具体为变更干燥炉和烧结炉各段的炉温设定。
表一不同氧化层厚度表对应干燥烧结炉各段温度(工艺速度是60mp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新冶高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新冶高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2529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加工纳米结构铁素体合金的方法和由此产生的物品
- 下一篇:热处理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