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鳞铲颌鱼的幼苗培育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125666.9 | 申请日: | 2016-03-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13385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12 |
发明(设计)人: | 王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镇坪县天源生态养殖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K61/10 | 分类号: | A01K61/10;A01K61/17;A23K50/80;A23K20/147;A23K20/10;A23K10/22;A23K10/30;A23K10/18;A23K20/163;A23K20/158;A23K20/142;A23K20/174;A23K20/105 |
代理公司: | 北京世誉鑫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8 | 代理人: | 仲伯煊 |
地址: | 725600 陕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鳞铲颌鱼 幼苗 培育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鳞铲颌鱼的幼苗培育方法,其包括:(1)流水养殖;(2)鱼苗孵化出来之后,在孵化池待满2天后,于开口之前,调节孵化池的水温与室外幼苗池的水温一致,再将鱼苗从孵化池转移到幼苗池;(3)饲料改进与幼苗投喂。本发明公开的一种多鳞铲颌鱼的幼苗培育方法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鱼苗存活率提高到40%~80%;2.鱼苗畸形率下降;3.鱼苗生长速度快。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鱼类繁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鳞铲颌鱼的幼苗培育方法。
背景技术
多鳞铲颌鱼——体长,稍侧扁,背稍隆起,腹部圆。头短,吻钝,口下位,横裂,口角伸至头腹面的侧缘。下颌边缘具锐利角质;须2对,上颌须极细小,口角须也很短。背鳍无硬刺,外缘稍内凹。胸部鳞片较小,埋于皮下。体背黑褐色,腹部灰白。体侧每个鳞片的基部具有新月形黑斑,背鳍和尾鳍灰黑色,其它各鳍灰黄色,外缘金黄色,背鳍和臀鳍都有一条桔红色斑纹。
目前多鳞铲颌鱼传统鱼苗均用流水养殖方式培养,但根据饵料的不同可分为三种养殖方式:
第一种养殖方式:鱼苗开口之后全程使用配合饲料饲养。投喂方式根据鱼苗开口时的浮游特性一般采用干撒的方式。
第二种养殖方式:动物性饵料磨浆,一般在开口阶段开始使用一段时间的水蚯蚓、黄粉虫等的磨浆物投喂。投喂方式为泼洒。后期改用配合饲料培养。
第三种养殖方式:活体饵料,一般多采用卤虫作为开口饵料。投喂方式:购买卤虫卵孵化出卤虫幼体投放在幼苗池中。后期也改用配合饲料培养。
但是上述三种养殖方式都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第一种养殖方式:存活率极低。
由于亲本均为野生,子一代野性未除,对配合饲料的适应性非常差,采用这种方法存活率一般不超过5%,畸形率高。
第二种养殖方式:存活率低,且易发肠道疾病。
动物性饵料品种单一,营养不均衡,且动物饵料消毒不彻底、本身品质差等都会直接导致鱼苗的死亡,一般存活率在8%~12%。
第三种养殖方式:存活率前期高,后期急剧降低。
卤虫是海水里面浮游动物,遇淡水会昏厥,一般针对淡水鱼的养殖只适合前期作为开口饵料,且成本高,时间短,卤虫的孵化和死卵的去除技术至关重要。采用此方法一般存活率在15~20%之间。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发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做出改进,即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鳞铲颌鱼的幼苗培育方法。
技术方案:一种多鳞铲颌鱼的幼苗培育方法,包括:
(1)流水养殖:
(11)选择长10米、宽3~4米、深度为1.5米的长方体水
泥池作为幼苗池,幼苗池的水深控制在40~80cm;
(12)幼苗池的水温控制在20~24℃;
(13)幼苗池的水流量控制在1~3m3/h;
(14)晴天中午12点~4点半池遮光,减少光照直射;
(2)鱼苗孵化出来之后,在孵化池待满2天后,于开口之前,调节孵化池的水温与室外幼苗池的水温一致,再将鱼苗从孵化池转移到幼苗池;
(3)饲料改进与幼苗投喂
(31)改进饲料配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镇坪县天源生态养殖有限公司,未经镇坪县天源生态养殖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2566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鱼类受精卵孵化装置以及孵化方法
- 下一篇:脆鱼的养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