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Y型弃流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610125879.1 | 申请日: | 2016-03-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49176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8 |
发明(设计)人: | 梁伟健;艾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市合信方园工业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3F1/00 | 分类号: | E03F1/00;E03F3/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诺正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68 | 代理人: | 李永华;齐文剑 |
地址: | 510101 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型弃流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市政排水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Y型弃流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弃流器通过调节手动/自动启闭阀门控制弃流与收集的转换,收集口阀门关闭弃流口 阀门打开则雨水进入弃流井,弃流口阀门关闭收集口阀门打开则雨水进入下一道收集工序。 手动控制需要人力较多,自动控制的电信号容易出现故障。最大的缺点在于若是阀门故障则 会造成雨水事故。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号:CN203498984U,公开了一种雨水弃流系 统,它包括雨感器、电动阀等电控原件,成本较高且易出现故障。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性能稳定的Y型弃流装置。
本发明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Y型弃流装置,包括:外壳、内套筒;所述内套筒前端插入外壳内部,并与外壳前 端承插连接固定;内套筒尾部从外壳伸出,并通过法兰与外壳连接固定,所述内套筒还包括 中部的滤孔段,以及弃流口;所述滤孔段设置在内套筒侧壁,且在重力方向上离内套筒底部 存在高度差;外壳下方还焊接有尾管,尾管另一端作为收集口。
进一步,所述的一种Y型弃流装置,还包括散流器,所述散流器固定在内套筒内部。
进一步,所述前端口与雨水进水管道通过法兰连接;所述收集口通过法兰连接到雨水收 集管道。
降雨初期雨量较小时,雨水直接顺着内套筒管道底部进入弃流口,排往市政管网,降雨 中期雨量变大则通过两侧滤孔渗透并过滤至下方收集口进入下一道收集工序。
内套筒安装的散流器在大量雨水来临之际,协助雨水加速扩散至外套筒,提供收集效率, 减少雨水溢流漏损量。
收集口停止收集雨水后,雨水通过弃流管直接排往市政管网,排水系统仍正常运行。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提供的Y型弃流器无任何阀门,消除了因阀门故障而导致 雨水事故的发生;该弃流器一切功能全靠雨水自身天然势能,无需人工操作,无需电动,即 使内部零件故障损坏也可直接将雨水通过弃流口排往市政管网,不会造成雨水事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装卸示意图。
图中:1外壳;11外壳前端;2内套筒;21滤孔段;22弃流口;3尾管;4法兰;5散流 器;6检查口;7支架;8收集口。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Y型弃流装置,包括:外壳1、内套筒2;所述内套筒2前端插入外 壳1内部,并与外壳前端11承插连接固定;内套筒2尾部从外壳1伸出,并通过法兰4与外 壳1连接固定,所述内套筒2还包括中部的滤孔段21,以及弃流口22;所述滤孔段21设置 在内套筒2侧壁,且在重力方向上离内套筒2底部存在高度差;外壳1下方还焊接有尾管3, 尾管另一端作为收集口8;还包括散流器5,所述散流器5固定在内套筒2内部;所述外壳前 端11与雨水进水管道通过法兰4连接;所述收集口8通过法兰4连接到雨水收集管道。
还可在外壳1的顶壁开设若干个检查口6,便于弃流装置的检查;为加强内套筒2的稳 固性,还可在外壳1底部设置支架7,用于支撑固定内套筒2。
降雨初期雨量较小时,雨水高度不及滤孔高度,雨水直接顺着内套筒管道底部进入弃流 口,排往市政管网,降雨中期雨量变大则通过两侧滤孔渗透并过滤至下方收集口进入下一道 收集工序。
在大量雨水来临之际,雨水流经内套筒安装的散流器时,雨水被冲刷分散到滤孔处,雨 水加速扩散至外套筒,提供收集效率,减少雨水溢流漏损量。
收集口停止收集雨水后,雨水通过弃流管直接排往市政管网,排水系统仍正常运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市合信方园工业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市合信方园工业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2587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