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通信电缆在审
申请号: | 201610126604.X | 申请日: | 2016-03-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88750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7-20 |
发明(设计)人: | 许建中;张恒;倪碧雪;张铁男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南理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11/22 | 分类号: | H01B11/22;H01B7/18;H01B7/28;H01B7/295;H01B7/00;G02B6/44 |
代理公司: | 南京正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43 | 代理人: | 胡定华 |
地址: | 214192 江苏省无***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通信 电缆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信息传输用的强化型通信电缆。
背景技术
通线电缆是传输电话、电报、传真文件、电视和广播节目、数据和其他电信号的电缆。由一对以上相互绝缘的导线绞合而成。通信电缆与架空明线相比,具有通信容量大、传输稳定性高、保密性好、少受自然条件和外部干扰影响等优点。
在中国专利文献CN203205141U中公开了一种公开了一种通信电缆,包括缆芯和位于缆芯外的外护层,所述的外护层内还设有至少一根光纤,使用时,在汇总端或使用端对光纤施加光源,该条通信电缆中的光纤便会发亮,从而可以方便地找到这根通信电缆另一端的位置。作为优选:所述外护层内设两根以上的光纤;这样,不仅施加光源时更为方便,而且形成至少一根备用的光纤,使用时可靠性更高;所述的外护层包括由内而外同心设置的绝缘层、屏蔽层和护套;当然,外护层还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其它结构形式;该技术方案所设计的通信电缆,可以在汇总端或使用端方便地找寻其另一端的位置,从而无需像现有技术中那样对每一根通信电缆做标记,安装维护更为方便。
上述专利文献中公开的通信电缆虽然解决了安装维护的技术问题,但是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通信电缆因自身抗扭曲性能差而中断的问题。
此外,由于汇总端的通信电缆数量庞大,通常很难将使用端的通信电缆与其在汇总端的位置对应起来,因此必须在汇总端对每一根通信电缆进行标记,在安装过程中较为不便,在后期维护时一旦标记脱落将给维护带来很大困难,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的通信电缆进行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抗弯曲、扭曲能力强且方便安装及维修的通信电缆。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通信电缆,包括缆芯与包覆在其外圈的PVC阻燃保护套,所述阻燃保护套的外部套设有透明的外护套,所述PVC阻燃护套内包裹有中密度聚乙烯层,所述中密度聚乙烯层内包裹有钢带,所述钢带内设有所述缆芯,所述缆芯内包括电源线、数据线和光缆,在中间空隙处设有填充物,所述缆芯内还设有至少一根光纤,所述光纤外套设有松管套,所述光纤内填充有纤膏;该通信电缆还包括通信电缆接头,通信电缆与通信电缆接头的后部相连,所述通信电缆接头的前部留有光纤的出口,所述通信电缆接头的前部包括连接接头以及与其连接的连接体,所述光纤的出口设置于连接体下部的后侧。通过将电源线、光缆和数据线共同放置,不但方便施工,节省原材料,还减少成本,保证各单元信号传输互不干扰,各自保持单独传输时的优异性能;有效减少了信号衰减和干扰,传输效率更高;此外,设置PVC阻燃保护套可以防止电缆着火,同时在PVC阻燃层内设有中密度聚乙烯层,提高了线缆的抗紫外线和抗氧化的作用,且在光纤的外部设有PBT松管套层,因为光纤是由石英拉成的细丝,因其很脆弱、易折断,所以松管层用于保护光纤的作用,且在缆芯内填充有钢丝和填充绳,有效加强了光缆的强度。
进一步改进于,所述钢带内设有填充绳,所述填充绳的一侧设有钢丝。
进一步改进于,所述外护层包括护套和绝缘屏蔽层。
进一步改进于,所述缆芯内还设置有加强线芯,所述加强线芯外围绞合并被包裹在所述缆芯内。设置加强线芯,使得通信电缆的抗弯曲能力提高,此外,加强线芯外围绞合并被包裹在缆芯内,使得绝缘层内的线缆成为一个整体,更进一步提高了通信线缆径向上的抗弯曲/扭曲性能。
进一步改进于,所述加强线芯上间隔设置有若干沿径向方向凸出且相互独立的加强筋。间隔设置加强筋的作用在于使得在长度方向上拉扯通信电缆,内部线芯更有效的应对这种拉力;相互独立的加强筋,目的是设置加强筋不能阻碍线缆在绝缘层内排布。
进一步改进于,所述加强筋从横截面看呈十字型,所述加强线芯位于中间位置。
进一步改进于,所述连接接头的上端面设置有弹性卡件,所述连接接头的下端面设置有连接卡槽,所述连接卡槽的后端面形成斜面。
进一步改进于,所述通信电缆接头的后端设有保护套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南理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无锡南理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2660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