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覆膜支架有效
申请号: | 201610127211.0 | 申请日: | 2016-03-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5761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18 |
发明(设计)人: | 谷涌泉 | 申请(专利权)人: | 谷涌泉 |
主分类号: | A61F2/07 | 分类号: | A61F2/07 |
代理公司: | 天津欣达睿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2216 | 代理人: | 李欣;符浩 |
地址: | 100097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支架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覆膜支架,属于医疗器械领域。一种覆膜支架,由两个支架单元组成,每个支架单元由多圈金属支架、包被在多圈金属支架表面的覆膜和与多圈金属支架顶端相连的金属裸支架组成,在支架单元近端的覆膜外周设有至少一个环形膜片。本发明的优点是:本发明采用两个位置可调的覆膜支架单元,手术操作简单,释放容易,直接穿刺即可完成,创伤小、不易移位,手术成功率非常高,减少病人的痛苦,效果可靠,能更好地保护肾动脉;覆膜支架与血管贴壁性好,有效避免支架与血管之间在部分位置上产生缝隙或空隙,降低“内漏”发生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覆膜支架,属于医疗器械领域。
背景技术
传统腔内治疗腹主动脉瘤的覆膜支架是一种一个主体腹膜支架和一个分支腹膜支架组成的结构,也有个别的是一体式覆膜支架,包括腹主动脉和双髂动脉分支。
“内漏”是腔内治疗主动脉瘤最常见的并发症,即覆膜支架植入术后,血液以各种途径继续流入假腔的现象,根本原因是支架释放后未能完全隔绝瘤腔与动脉血流间的交通。持续内漏会导致血管瘤增大,血管壁减薄,乃至破裂,最终导致病人死亡。
现有的覆膜支架在设计上最大的缺点是操作复杂,手术中释放较困难。目前尚未有一种操作简单且能有效降低“内漏”现象的覆膜支架。
此外,目前对于近肾动脉的腹主动脉瘤,由于瘤颈短,无法用常规的覆膜支架修复,需要采用分支血管支架或者开窗技术或者烟囱技术,这三类技术的操作非常复杂,因此有时候不得不牺牲一侧肾动脉,这样会导致患者术后出现高血压,严重者出现肾功能衰竭。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操作简单、释放方便、而且降低“内漏”发生、而且更好地保护肾动脉的新型覆膜支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覆膜支架,由两个支架单元组成,每个支架单元由多圈金属支架、包被在多圈金属支架表面的覆膜和与多圈金属支架顶端相连的金属裸支架组成,在支架单元近端的覆膜外周设有至少一个环形膜片。
所述环形膜片设于距离覆膜上缘0.5cm-2cm处,优选0.5cm-1.5cm处,最优选0.5cm-1cm。
本发明采用两个支架单元,它们在手术中的位置分别可调。根据我们的研究,90%患者的双肾动脉不在同一平面。本发明的两个支架单元在释放时,可以根据肾动脉的位置很容易调整覆膜支架的位置,双侧不放置在同一平面,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内漏的发生,起到更好的封闭隔绝动脉瘤的效果。
所述环形膜片的厚度为1mm-2mm,优选2mm;宽度为1mm-3mm,优选2mm。
所述环形膜片为1-3个,优选2个,相邻两个环形膜片的间距为1mm-3mm,优选2mm,间距的选择取决于环形膜片的高度。手术中,两个支架单元的环形膜片通过环形膜片相互吻合搭接、或凹凸相嵌,使两个支架单元连接在一起成为完整的覆膜支架,同时该覆膜支架整体紧密贴合在血管壁上,并且有效隔绝血管和瘤腔,防范“内漏”发生。每一个支架单元上的环形膜片数量可以相同或不同。例如两个支架单元均设有1个或2个环形膜片;或一侧支架单元为1个环形膜片,另一侧支架单元为2个环形膜片;或一侧支架单元为2个环形膜片,另一侧支架单元为3个环形膜片;环形膜片的数量越多,连接和密封瘤腔的效果越好。
所述支架单元的远端为直筒型或逐渐膨大的喇叭口型。
所述覆膜和环形膜片由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高分子材料制成,包括但不限于聚四氟乙烯、涤纶、聚酯、聚氨基甲酸乙酯等,保证血液向动脉远端流去,同时隔绝了动脉瘤。
所述金属裸支架上设有防脱固定结构,例如倒钩,用于将覆膜支架固定在主动脉壁上。该金属裸支架主要目的是防止覆膜支架相互影响对侧的血流,保持一定的张力和提供部分径向支撑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谷涌泉,未经谷涌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2721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