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建筑物竖向和水平向变形测试装置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128027.8 | 申请日: | 2016-03-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06070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09 |
发明(设计)人: | 邓华锋;陈琴;肖瑶;方景成;李建林;张恒宾;王晨玺杰;王哲;张小景;胡玉;张伟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峡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C5/00 | 分类号: | G01C5/00;G01C9/00 |
代理公司: | 宜昌市三峡专利事务所42103 | 代理人: | 成钢 |
地址: | 443002***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建筑物 竖向 水平 变形 测试 装置 方法 | ||
1.一种建筑物变形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形测试装置包括测斜管(1),测斜管(1)内部设有两对方向互相垂直的定向槽(2),测斜仪(3)包括壳体,壳体外表面设有滚轮(4),壳体内设有铅锤(5),铅锤(5)通过中轴线与壳体连接,中轴线上设置贴有应变片的弹簧片(6),弹簧片(6)上端与电缆线(7)连接, 壳体底部设有防震底座(8);
测斜仪(3)通过滚轮(4)可在定向槽(2)内上下自由滑动;
所述变形测试装置还包括沉降仪、沉降环(9),沉降环(9)套在测斜管(1)外面表、且不与测斜管(1)连接;
所述沉降仪包括测尺(12)、及连接在测尺一端的连接传感器(13),传感器(13)在测斜管(1)内移动接近沉降环(9)时发出信号;
沉降管(14)上端与测斜管(1)下端连接,沉降管(14)上也套有沉降环(9)、且不与沉降管(14)连接,在沉降管(14)内设有固定沉降环(21),传感器(13)在测斜管(1)内移动接近沉降环(9)、固定沉降环(21)时发出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物变形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缆线(7)表面设有表示电缆线(7)长度的刻度数,传感器(13)设在测斜仪(3)壳体表面。
3.一种运用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建筑物变形测试装置的一种建筑物水平变形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方法包括预设水平变形测试设备、采集数据、得出结论;
预设水平变形测试设备,将测斜管(1)布置在建筑物四个角上的至少一个角柱(22)中,施工时将测斜管(1)绑扎固定在在钢筋笼内,测斜管内部两对定向槽分别与建筑物的纵横轴线方向一致,与混凝土现浇形成整体;
采集数据,将测斜仪(3)放入测斜管(1)中,使其在测斜管(1)中从上至下进行自由滑动,可以得到各测点与竖直方向的倾斜角度,根据测尺准确确定各测点的与管口的高程差值,进而计算出各测点水平方向变形值;
得出结论,根据各测点水平方向变形值绘制建筑物的侧向变形曲线。
4.一种运用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建筑物变形测试装置的一种建筑物竖向变形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建筑物竖向测试包括预设竖向变形测试设备、采集数据、得出结论;
预设竖向变形测试设备,将测斜管(1)布置在建筑物四个角上的至少一个角柱(22)中,并在测斜管(1)上套设沉降环(9),每层楼面梁顶面位置设置一个沉降环(9),施工时将沉降环(9)、测斜管(1)分别绑扎在钢筋笼上,沉降环(9)、测斜管(1)之间不连接,通过混凝土现浇形成整体;
采集数据,通过测尺(12)将传感器(13)放入测斜管(1)中,传感器(13)接近沉降环(9)时发出信号,同时根据测尺(12)的刻度数值,可以准确确定测斜管外侧各沉降环距离测斜管(1)管口的距离;
得出结论,通过计算,可以得到每次测量时相近二个测试点高程的差值,该差值即为该次测量时的实际柱高Hij与初始测量的柱高Hi0相减,Hij中的i表示第i层柱,j表示第j次测量,Hi0中的i表示第i层柱、0表示初始次测量,即可得到截止该次测量时该层柱的压缩变形:△Hij=Hij-Hi0,将每层柱的竖向压缩变形值累加起来,即可得到整栋建筑物的竖向压缩变形。
5.一种运用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建筑物变形测试装置的一种建筑物基础竖向变形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方法包括预设基础竖向变形测试设备、采集数据、得出结论;
预设基础竖向变形测试设备,将测斜管(1)布置在建筑物四个角上的至少一个角柱(22)中,在建筑物基础以下设置沉降管(14),沉降管(14)上端与测斜管(1)下端通过接头装置(17)连接,接头装置(17)由伸缩管(18)和连接套筒(19)组成,并且在测斜管(1)和沉降管(14)衔接处用柔性填充物(20)填充;基础底面以上的测斜管是和混凝土同步发生水平和竖向变形的,基础底面以下的沉降管保持竖向位置不变,上部测斜管的向下的变形不会引起基础底面以下沉降管的变形;
施工时将测斜管(1)绑扎固定在钢筋笼内,通过混凝土现浇形成整体,测斜管(1)外侧在基础顶面和底面高程位置分别设置一个沉降环(9),沉降管(14)外侧在建筑物基础底面高程位置设置固定沉降环(21),并在基础底面以下土层分层布置沉降环(9);
采集数据,测尺(12)连接传感器(13)通过测斜管(1)放入沉降管(14)中,传感器(13)接近固定沉降环(21)、沉降环(9)时发出信号,同时根据测尺(12)的刻度数值,可以准确固定沉降环(21)与沉降环(9)距离测斜管(1)管口的距离;
得出结论,基础结构除了发生本身的压缩变形,由于基础下部土体的压缩,还会发生沉降变形,基础底面位置测斜管外侧的沉降环随基础一起沉降,而沉降管顶部的固定沉降环与沉降管一起保持竖向绝对高程不变,通过计算得到每次测量时基础底面以下沉降管(14)外侧各土层沉降环(9)的高程值,分别与初始测量的高程值相减,即可得到截止该次测量时各土层的沉降量和总沉降量;通过计算算出每次测量时固定沉降环(21)与沉降环(9)高程的差值,该差值即为截止该次测量时的基础沉降量Dcj,Dcj中的j表示第j次测量;通过计算,可以得到每次测量时基础顶面和底面上下两沉降环(9)高程的差值,该差值即为该次测量时的实际基础高度Dj,Dj中的j表示第j次测量,与初始测量的基础高度D0相减,即可得到截止该次测量时基础的压缩变形:△Dj=Dj-D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峡大学,未经三峡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28027.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