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α-硫化镍/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610128883.3 | 申请日: | 2016-03-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76216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11 |
发明(设计)人: | 刘爱萍;赵丽;章君马;吴化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M4/36 | 分类号: | H01M4/36;H01M4/58;H01M4/587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邱启旺 |
地址: | 310018 浙江省杭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硫化 石墨 复合材料 制备 方法 及其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清洁可持续新型能源制备应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α-硫化镍/石 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能源是现代经济的重要支撑,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对经济、 社会发展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推动作用。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迅 速增长,对能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能源消耗大幅增加、传统能源资源日益减 少同时所引起的生态环境恶化问题日益凸显。氢气具有资源丰富、热值高、燃 烧过程和产物无污染并且易储存和运输等特点,被认为是最有可能替代化石燃 料的新能源载体。电催化析氢是产氢的方法之一,传统的电化学析氢催化剂大 多为铂之类的贵金属,虽然表现出较为优越的电化学催化析氢活性,但是贵金 属催化剂制备成本高、地球储存量少,限制了其进一步发展和实际应用。
硫化镍一种金属硫化物,因其较低的析氢过电位而成为制氢的研究热点,α- 硫化镍相比β-硫化镍具有较好的导电性和其他优良的物理特性,使其在碱性条 件下具有较高的催化析氢性能,但在长时间的电化学应用过程中,材料形貌与 结构会发生破坏,降低其催化的稳定性,不利于长时间的应用。
石墨烯是典型的二维材料,由于石墨烯具有很高的比表面积、超强的力学 性能、高的导电和导热等优异性能,可以作为许多纳米材料的载体。因此,本 发明使用石墨烯和硫化镍的复合纳米结构材料作为电极,石墨烯优良的导电性 和稳定性,不仅有利于加速复合材料电极反应过程中的电子传递,减小界面电 荷转移电阻,而且有效增强材料在循环过程中的形貌与结构稳定性,从而大大 提升其电化学性能。
在NiS及其复合材料制备方面,人们进行了不同的探究工作。Yung-EunSung 等人以乙酰丙酮镍,十二硫醇,油酰胺为原料,通保护气体下高温反应得到NiS 纳米粒子(Nanoscale,2015,7,5157–5163)。此方法使用大量的有机试剂,本身 价格昂贵外在后处理过程中不宜去除而易影响材料本身的性能。NguyenVan Hieu等人通过两步法,以先制备的Ni(OH)2为原料在H2S气氛下得到α-硫化镍 纳米片(MaterialsLetters161(2015)282–285),不仅制备方法复杂且使用较危 险的气体作为前驱体,不适用较大规模的制备及应用。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形貌可控的α相的硫化镍 与石墨烯复合材料,将其第一次应用于电化学催化析氢领域并表现出良好的催 化析氢性能。该α-硫化镍/石墨烯复合材料具有制备方法简单、可操作性强、催 化活性高、稳定性好等特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α-硫化镍/石墨烯复合材 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α-硫化镍/石墨烯复合材料 的制备方法,步骤如下:
(1)将氧化石墨烯分散于乙二醇与水的混合溶液中,超声获得浓度为6~ 10mg/mL的氧化石墨烯溶液,然后向氧化石墨烯溶液中加入氯化镍、硫脲,超 声分散均匀,获得混合溶液。
(2)将步骤(1)中的混合溶液转移到反应釜中,在180℃-220℃下进行水 热反应得到产物,将产物离心后,用去离子水多次洗涤,干燥,获得α-硫化镍/ 石墨烯复合材料。
进一步地,步骤(1)中乙二醇与水的体积比为2:0.75~1.5。
进一步地,步骤(1)中的氧化石墨烯与氯化镍的质量比为0.8~7:50,氯 化镍与硫脲的质量比为1:1~5。
进一步地,所述氧化石墨烯与氯化镍的质量比为4.5:50,氯化镍与硫脲的 质量比为1:5。
进一步地,步骤(2)中反应釜的反应时间为16~20h。
一种α-硫化镍/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应用,所述应用为:将α-硫化镍/石墨烯复 合材料应用于电催化析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理工大学,未经浙江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2888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