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强效杀菌络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129355.X | 申请日: | 2016-03-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69907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7-20 |
发明(设计)人: | 邓育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邓育德 |
主分类号: | A61K33/38 | 分类号: | A61K33/38;A61P17/02;A61P31/04;A61P31/10;A61K33/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神州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24 | 代理人: | 周松强 |
地址: | 422400 湖南省***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强效 杀菌 络合物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络合物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强效杀菌络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创伤是指机械性致上因子所造成的损伤,创伤学是指外科的重要基础之一,皮肤致伤原因主要分为:刺伤、切割伤、挫伤、挤压伤、擦伤、撕裂伤、火器伤、冲击伤等;临床表现为红、肿、热、痛。皮肤组织修复通常有三个阶段:一,局部炎症反应阶段,持续3-5天,主要是血管和细胞反应阶段,免疫应答,血液凝固和纤维蛋白溶解;二,细胞增生分化和肉芽组织形成阶段,伤后6小时左右,伤口边缘可出现纤维细胞,约24-48小时血管内皮细胞增生,分泌组织基质共同构成肉芽组织;三,组织塑形阶段,新生组织不能达到原组织的结构和功能要求,需要进一步构造和重建。
目前市面上主要是采用抗生素消炎杀菌,抗生素以前被称为抗菌素,事实上它不仅能杀灭细菌而且对霉菌、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立克次氏体等其它致病微生物也有良好的抑制和杀灭作用,通常将抗菌素改称为抗生素。抗生素可以是某些微生物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物质,用于治病的抗生素除由此直接提取外;还有完全用人工合成或部分人工合成的。通俗地讲,抗生素就是用于治疗各种非病毒感染的药物。但是在临床使用中已经显现了许多副作用。
另据1995~2007年疾病分类调查,中国感染性疾病占全部疾病总发病数的49%,其中细菌感染性占全部疾病的18%~21%,也就是说80%以上属于滥用抗生素,每年有8万人因此死亡。这些数字使中国成为世界上滥用抗生素问题最严重的国家。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发明提供一种杀菌效果好、制备方法简单、成本低及可批量生产的强效杀菌络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强效杀菌络合物,一种强效杀菌络合物,包括纳米银粉和臭氧化油,纳米银粉和臭氧化油按照重量百分比的比例为99.8:0.2。
其中,所述臭氧化油为含臭氧是70-80%之间的臭氧化油;臭氧化油中臭氧的最佳含量为75%。
其中,所述纳米银粉的浓度为1.95-2.05PPM之间;纳米银粉的最佳浓度为25PPM。
其中,100g络合物由99.8g的臭氧化油和0.2g的纳米银粉。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强效杀菌络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按照重量百分比将纳米银粉和臭氧化油加入到搅拌机内进行搅拌7-8小时;
步骤2,搅拌混合后静置5-6小时,静置完成后形成药液;
步骤3,将该药液导入外接容器;
步骤4,封装该外接容器。
其中,所述步骤2中的静置温度为20-40度之间。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强效杀菌络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主要由纳米银粉和臭氧化油按一定的配比通过搅拌静置后形成该络合物,纳米银粉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数十种致病微生物具有强烈的抑制和杀灭作用;臭氧化油主要用于抑制局部溃疡、细菌、真菌和寄生虫感染;将上述两者结合,可以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真菌、霉菌、白色念珠菌等多种细菌具有很强烈的灭菌效果,对人体皮肤的刀伤、创伤有非常好的抑菌、杀菌、治愈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强效杀菌络合物的制备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表述本发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描述。
请参阅图1,本发明的强效杀菌络合物,本发明提供一种强效杀菌络合物,一种强效杀菌络合物,包括纳米银粉和臭氧化油,纳米银粉和臭氧化油按照重量百分比的比例为99.8:0.2。该络合物的制备方法如下:
步骤S1,按照重量百分比将纳米银粉和臭氧化油加入到搅拌机内进行搅拌;
步骤S2,搅拌混合后静置5-6小时,静置完成后形成药液;该步骤中步骤2中的静置温度为20-40度之间。当然,最佳的温度范围值是在25-30度之间。
步骤S3,将该药液导入外接容器;
步骤S4,封装该外接容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邓育德,未经邓育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2935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