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生物辨识门锁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610129946.7 | 申请日: | 2016-03-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7007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14 |
发明(设计)人: | 丘祺纬 | 申请(专利权)人: | 丘祺纬 |
主分类号: | G07C9/00 | 分类号: | G07C9/00 |
代理公司: | 11243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许静;安利霞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生物 辨识 门锁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生物辨识门锁系统,包括无线控制门锁及生物辨识主机,无线控制门锁包含门锁本体及无线接收单元,而生物辨识主机包含相机单元、图像处理控制单元、影像数据库及无线发射单元,图像处理控制单元电气连接并控制相机单元、影像数据库及无线发射单元的操作,藉以判别是否为合格身份,进而利用无线方式打开无线控制门锁。影像数据库包含多个辨识影像以供比对,而相机单元具有变焦及追踪功能,包含相机模块、彩色滤波片、红外光滤波片及滤波片切换机构,且利用彩色或红外光影像以进行人脸、眼睛虹膜辨识,实现生物辨识门锁功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生物辨识门锁系统,尤其是利用生物辨识主机以无线方式打开无线控制门锁的目的,尤其是,生物辨识主机的图像处理控制单元可进行人脸辨识,以判别影像信号是否具有人脸影像,并进行眼睛虹膜辨识,以比对影像信号是否符合影像数据库中任一辨识影像,进而判别是否为合格身份,可提高辨识正确性。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家居在安全监控或门禁系统上面的应用越来越普及,相关人员不断开发功能强大的辨识装置,尤其是电子式门锁。目前主要的电子式门锁是利用红外线感应、蓝牙无线传输或各式的无线电(RF)讯号作为门禁验证的媒介,比如近接或远距感应钥匙或感应卡,不过会有容易遗失或非法复制的风险。
此外,更有人员进一步利用生物识别方式,以提高整体的正确性及可靠度。在生物识别技术中,最常使用指纹辨识,但是指纹非常容易被复制,且目前已知平均有10%的人,其先天指纹是无法辨识的,造成实际应用上的困难,影响普及率。
因此,很需要一种创新的生物辨识门锁系统,利用生物辨识主机以无线方式打开无线控制门锁的目的,尤其是,生物辨识主机的图像处理控制单元可进行人脸辨识,以判别影像信号是否具有人脸影像,并进行眼睛虹膜辨识,以比对影像信号是否符合影像数据库中任一辨识影像,进而判别是否为合格身份,可提高辨识正确性,藉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物辨识门锁系统,主要是包括无线控制门锁以及生物辨识主机,其中无线控制门锁可设置于门板或墙体上,而生物辨识主机可设置于入口处或检查站,进而提供分离式或远距控制的门禁管制功能。无线控制门锁是包含门锁本体以及无线接收单元,其中无线接收单元电气连接至门锁本体,可接收无线解锁信号而将门锁本体的锁扣闭合状态切换成解锁打开状态,也就是以无线方式打开无线控制门锁。
上述的生物辨识主机可包含相机单元、图像处理控制单元、影像数据库以及无线发射单元,其中相机单元、图像处理控制单元、影像数据库以及无线发射单元是容置于壳体内,用以提供隔绝保护功能。再者,影像数据库包含预先储存的多个辨识影像,可供比对用,而图像处理控制单元是电气连接并控制相机单元、影像数据库及无线发射单元的操作。
相机单元具有相机模块、彩色滤波片、红外光滤波片及滤波片切换机构,其中滤波片切换机构可依据来自图像处理控制单元所产生的滤波片切换信号以切换彩色滤波片或红外光滤波片而对准相机模块,使得外部的影像光线可投射到相机模块。
相机模块包含多个彩色影像传感器、多个红外光影像传感器、变焦镜头组以及变焦机构,且投射到相机模块的影像光线是由彩色影像传感器或红外光影像传感器的感测而产生并传送影像信号。图像处理控制单元可接收影像信号,并对的影像信号进行人脸辨识,及/或利用影像数据库所储存的辨识影像以进行眼睛虹膜辨识。图像处理控制单元在进行人脸辨识时,可辨识影像信号是否为人脸,比如是否具有人脸的特征。此外,图像处理控制单元进行人脸辨识及/或眼睛虹膜辨识时,可控制变焦机构以调节变焦镜头组的焦距,进而使得影像信号对焦,并对影像信号进行缩放处理,进而实现光学变焦。
当图像处理控制单元进行人脸辨识时,可利用滤波片切换信号以选取彩色滤波片或红外光滤波片,而在进行眼睛虹膜辨识时,可利用滤波片切换信号以选取红外光滤波片,以供相机模块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丘祺纬,未经丘祺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2994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