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早春甘薯分期收获周年生产的方法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610131667.4 申请日: 2016-03-09
公开(公告)号: CN105766288A 公开(公告)日: 2016-07-20
发明(设计)人: 沈学善;屈会娟;黄钢;徐小俊;王平;王宏;王晓黎;吴翠平 申请(专利权)人: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
主分类号: A01G1/00 分类号: A01G1/00
代理公司: 北京元本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11308 代理人: 王美兰
地址: 610066 四川*** 国省代码: 四川;5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早春 甘薯 分期 收获 周年 生产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农业栽培技术领域,构建一种旱地新型两熟高效种植模式,尤其 涉及一种甘薯早栽分期收获周年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甘薯,俗称地瓜、红薯等,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淀粉、果胶、纤维素、氨基 酸、维生素及多种矿物质,有“长寿食品”之誉,随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甘薯的 保健作用越来越受到欢迎,其种植效益逐步突显。

中国是全球甘薯第一生产大国,四川是中国甘薯主产区之一,甘薯作为四川 主要的旱地作物之一,是继水稻、小麦、玉米之后的最具增产潜力、增收潜力和 加工潜力的高效益作物。

全国甘薯主产区甘薯的收获季节集中在9~11月,每年4~8月是新鲜甘薯 的供应淡季,供不应求,价格较高。如果能够实现优良食用型甘薯品种的周年供 应,将大幅度提高薯农的种植效益。早春甘薯的鲜薯7月中下旬提早上市100 天,价格可比正常上市高50%以上,是提高农民收入、提升甘薯产业的有效途径。 如果能够实现甘薯大田早栽,7月中旬即开始进行逐步收挖销售,亩产量可达 2000kg以上,鲜销按2.6元/kg计,亩产值可达到5200元,效益显著。

在四川甘薯主产区,生产中存在以下问题:

1、旱地传统种植模式为“小麦/玉米/甘薯”套作,种植的是夏甘薯。3月中旬 育苗,5月下旬~6月上旬大田移栽,10月中旬~11月上旬集中收获,产量3000~ 4000kg/亩,产值较低。

2、旱地改套作夏甘薯为净作春甘薯后,原有种植模式被打破,需要重新构 建新型周年生产种植模式。

3、由于四川薯区春甘薯收获期较长,从6月底到12月上旬均可收获,种植 户一般根据市场行情和销量决定收获期。为充分利用全年光、温、土地资源,春 甘薯在不同月份收获后,需搭配适宜的下茬作物,以保证土地周年生产。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四川丘陵区旱地传统“小麦/玉米/甘薯”模式存在的作物品种经济 价值低、费工费力、连作和周年产量、产值及纯收益较低的问题,本发明根据四 川丘陵区旱地的生态条件和作物生长特性,提供一种可在旱地进行的早春甘薯早 栽分期收获周年生产方法,为提高四川丘陵区旱地周年粮食产量和品质,增加单 位面积土地产值和纯收益提供技术支持。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早春甘薯分期收获周年生产的方法, 包括以下步骤、;

选择早熟、抗逆性好、结薯早、口感好的鲜食脱毒甘薯品种作为种薯;

将选择的种薯进行育苗处理,当种薯苗长至20~25cm时剪下地上部分,作 为种薯苗;

将种薯苗移栽至经过处理的大田中进行定植,并在定植前对种薯苗进行蘸根 处理;

根据甘薯收获时间,选择以下种植模式中的一种进行,包括:

1)7月中旬对早春甘薯进行收获,则在7月中旬移栽夏甘薯,并于10月中 下旬收获;

2)8月中旬对早春甘薯进行收获;则在8月下旬播种秋马铃薯,并于12月 中旬收获。

3)9月中下旬对早春甘薯进行收获,则在10月上旬播种冬蚕豆,并于次年 3月中旬收获。

4)11月上旬对早春甘薯进行收获,当年不再种植其他作物。

其中,所述育苗处理选自以下其中一种或两种方式进行,包括:

在温室、普通大棚或小拱棚等设施条件下,通过铺设地热线搭建地热苗床, 对种薯进行育苗处理;

采用大拱棚,小拱棚及平膜覆盖的方式对种薯进行育苗处理。

其中,所述通过地热苗床进行育苗处理的时间是在2月中上旬进行,15~20 天即可出苗。

其中,所述采用大拱棚,小拱棚及平膜覆盖的方式对种薯进行育苗处理的时 间为1用中旬,3月中旬开始收获种薯苗。

其中,所述甘薯品种为龙薯9号、南薯88、香薯、广薯87中的一种。

其中,所述将种薯苗移栽至经过处理的大田中进行定植的定植密度为 4000~6000株/亩。

其中,所述蘸根处理包括将种薯苗的根部在生根粉和甲基托布津的混合溶液 中浸泡8-12min。

优选地,所述蘸根处理包括将种薯苗的根部在生根粉和甲基托布津的混合溶 液中浸泡10min。

其中,所述经过处理的大田包括:向定植大田施用基肥,并采用黑色地膜进 行覆盖。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未经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3166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