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由基聚合物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610132804.6 | 申请日: | 2016-03-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91083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07 |
发明(设计)人: | 董丽杰;王义;魏志;赵广辉;宋少坤;熊传溪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M4/36 | 分类号: | H01M4/36;H01M4/60;H01M4/583;H01M4/62;B82Y30/00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刘洋 |
地址: | 43007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由基 聚合物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由基聚合物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由聚甲基丙烯酸2,2,6,6‑四甲基‑4‑哌啶基酯包覆银纳米粒子形成,所述聚甲基丙烯酸2,2,6,6‑四甲基‑4‑哌啶基酯分子量为1000‑1000000,所述银纳米粒子粒径为2‑50nm。通过添加银胶体纳米材料增加聚合物的电子传导性能,从而增加了电池的能量密度以及倍率性能。采用ATRP方法制备出纯度高、分子量均一、具有稳定性能的自由基聚合物,减少生产成本。以该稳定自由基聚合物材料作为电池的正极材料,与传统金属化合物相比,不仅具有性能稳定、价廉质轻、电荷密度高等优势,还可减少环境污染。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池材料领域,涉及一种自由基聚合物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自由基聚合物是脂肪族或非共轭的聚合物,在每一个重复单元都有一个稳定的自由基基团作为支链。有机自由基聚合物是一种侧链带有稳定自由基基团的高分子材料,在电极表面发生电子自交换反应,速率常数约为0.1cm/s,具有稳定的电子传输能力。自由基聚合物聚甲基丙烯酸2,2,6,6-四甲基-4-哌啶基酯(PTMA)现已发展为一种新兴的有机自由基二次电池材料体系,它不会在充放电循环过程中发生键的断裂,也不会在充放电时由于锂离子的嵌入与嵌出而导致结构不稳定,或者在充放电过程中出现容量迅速衰减及快速充放电性能差等问题。这是因为聚合物的稳定自由基在充放电循环过程中进行氧化还原反应,自由基之间发生电子转移反应,但是聚合物的分子链结构不发生变化,并且在氧化还原过程中不产生单个的阴离子和阳离子自由基。从储能能力、绿色环保领域等方面看,PTMA这种侧链带有氮氧稳定自由基、拥有电化学氧化还原活性的聚合物材料更具应用优势,可用作高性能二次电池的正极活性材料。用带有稳定自由基的聚合物作为活性材料的有机自由基电池具备良好的电化学稳定性,可逆性和快速充放电能力。
与传统离子掺杂型导电聚合物相比,自由基聚合物中可以密集排列自由基基团,氧化还原反应能够彻底进行,因此具有高密度电荷储存的更大潜力。目前研究表明,将具有合适氧化还原电势的自由基固定在高导电聚合物主链上形成稳定的自由基聚合物,其中每个自由基单元都能参与电极反应,且反应电子可以通过聚合物主链快速传输,这类化合物将具有较高的电荷储存密度和快速的电极反应动力学性质,可能成为新一代高容量兼高功率电池材料。
一般的脂肪族或非共轭的自由基聚合物本身不具有导电性,影响了电池的能量密度及倍率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由基聚合物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制备出纯度高、分子量均一、具有稳定性能的自由基聚合物,应用于电池材料增加电池的能量密度以及倍率性能。
为达到上述目的,采用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自由基聚合物材料,由聚甲基丙烯酸2,2,6,6-四甲基-4-哌啶基酯包覆银纳米粒子形成,所述聚甲基丙烯酸2,2,6,6-四甲基-4-哌啶基酯分子量为1000-1000000,所述银纳米粒子粒径为2-50nm。
上述自由基聚合物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合成银胶体纳米材料:将硫基乙醇溶于丙酮,在搅拌条件下加入硼氢化钠水溶液,再加入硝酸银水溶液,室温下持续反应1-5h,离心分离、纯化得到银胶体纳米材料;
2)制备复合银胶体纳米材料:在保护气氛下,所得银胶体纳米材料分散于4-三氯硅基丁醇2-溴麦角环肽-2-甲基丙酸乙酯的甲苯溶液中,分散3-7h后洗涤、干燥,得到接枝有4-三氯硅基丁醇2-溴麦角环肽-2-甲基丙酸乙酯的复合银胶体纳米材料;
3)制备自由基聚合物电池材料:将所得复合银胶体纳米材料、甲基丙烯酸2,2,6,6-四甲基-4-哌啶基酯、CuBr加入五甲基二乙烯三胺溶液中,在保护气氛下于40-60℃反应0.5-4h,提纯得到聚甲基丙烯酸2,2,6,6-四甲基-4-哌啶基酯包覆银纳米粒子,即自由基聚合物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理工大学,未经武汉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3280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