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胶原蛋白-溶菌酶抗菌膜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133816.0 | 申请日: | 2016-03-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7704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1 |
发明(设计)人: | 王喆;叶忱;王怀雨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8J5/18 | 分类号: | C08J5/18;C08L89/00;C08K5/00;C12Q1/18;B65D65/46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郝传鑫;熊永强 |
地址: | 518055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胶原 蛋白 溶菌酶 抗菌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胶原蛋白‑溶菌酶抗菌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取改性的胶原蛋白溶液,将不同质量的溶菌酶分别溶解在改性的胶原蛋白溶液中,搅拌均匀后,得到不同浓度的胶原蛋白‑溶菌酶共混液;将不同浓度的胶原蛋白‑溶菌酶共混液进行最小抑菌浓度试验,得到溶菌酶的最小抑菌浓度;将具有最小抑菌浓度以及浓度大于最小抑菌浓度的胶原蛋白‑溶菌酶共混液进行最小杀菌浓度试验,得到溶菌酶的最小杀菌浓度;将具有最小杀菌浓度以及接近最小杀菌浓度的胶原蛋白‑溶菌酶共混液进行真空脱气、流延成膜后揭膜,制得胶原蛋白‑溶菌酶抗菌膜。该制备方法得出最小抑菌浓度和最小杀菌浓度后,用来指导抗菌膜的制备,方法简单易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品包装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胶原蛋白-溶菌酶抗菌膜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可食性包装膜由于能够减少食品的风味物质散失和营养成分消耗,防止微生物侵染,能够有效地延长食品贮藏保鲜和销售期限,从而受到广泛关注。在众多的可食性包装膜载体中,胶原蛋白因其安全无毒、营养丰富、良好的成膜性和气体阻隔性能而备受青睐。但是胶原蛋白不具有抗菌活性,对食品表面在加工、储运和处理过程中的污染的微生物不具有抑制或杀死的效果,因而其在食品保存期限的长度上有局限性。
另外,现有技术在制备包装膜过程中,一般先制备出包装膜成品材料,再将成品材料采用牛津杯法测得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的抑菌圈以测试成品材料的抗菌效果,如果测试得到的抗菌结果不好,还需调整抗菌剂的浓度重新制备包装膜,然后再测试抗菌效果,直至得到抗菌效果良好的包装膜成品材料,该制备方法缺乏科学的指导,制备方法复杂、耗时较长,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胶原蛋白-溶菌酶抗菌膜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先对溶菌酶的抗菌效果进行测试,得出最小抑菌浓度及最小杀菌浓度后,用来指导抗菌膜的制备,使制备方法更有目的性和针对性,同时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胶原蛋白-溶菌酶抗菌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取改性的胶原蛋白溶液,将不同质量的溶菌酶分别溶解在所述改性的胶原蛋白溶液中,搅拌均匀后,得到不同溶菌酶浓度的胶原蛋白-溶菌酶共混液;
将所述胶原蛋白-溶菌酶共混液进行最小抑菌浓度试验,得到所述溶菌酶的最小抑菌浓度;
将具有所述最小抑菌浓度以及浓度大于所述最小抑菌浓度的所述胶原蛋白-溶菌酶共混液进行最小杀菌浓度试验,得到所述溶菌酶的最小杀菌浓度;
将具有所述最小杀菌浓度以及浓度接近所述最小杀菌浓度的胶原蛋白-溶菌酶共混液进行真空脱气、流延成膜后揭膜,制得胶原蛋白-溶菌酶抗菌膜。
其中,所述最小抑菌浓度试验方法为:
将不同质量的溶菌酶分别溶解到改性的胶原蛋白溶液中,搅拌均匀后,得到溶菌酶浓度分别为100、50、25、12.5、6.25、3.13、1.56、0.78、0.39、0.195和0.098mg/mL的胶原蛋白-溶菌酶共混液,将大肠杆菌或与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悬液加入到所述胶原蛋白-溶菌酶共混液中,观察所述胶原蛋白-溶菌酶共混液中是否有肉眼可见的细菌沉淀,无肉眼可见细菌沉淀的所述胶原蛋白-溶菌酶共混液对应的最小的溶菌酶浓度即为胶原蛋白-溶菌酶共混液中溶菌酶对大肠杆菌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
其中,所述胶原蛋白-溶菌酶共混液中溶菌酶对大肠杆菌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为6.25-12.5mg/mL。
其中,所述最小杀菌浓度试验方法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未经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3381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