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铅离子分离膜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134075.8 | 申请日: | 2016-03-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74968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19 |
发明(设计)人: | 陈熙;王爽;袁千玄;韩鹏;王文强;李丽颖;陈莉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D69/12 | 分类号: | B01D69/12;B01D71/34;B01D71/02;B01D67/00;C02F1/28;C02F101/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387 ***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离子 分离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铅离子分离膜及其制备方法,具体为一种将介孔SiO2微球和聚偏氟乙烯(PVDF)共混成膜而得到的PVDF/SiO2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属于膜材料制备科学与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铅是分布广、有蓄积性重金属环境污染物。铅主要存在于冶金、印刷、电镀、机械制造、化学制药、石油加工、涂料、纺织等工业生产废水中。铅和可溶性铅盐有毒,对人体和动植物会造成严重危害:铅可毒害人的神经和造血系统,引起痉挛、神经迟钝及贫血等,尤其是影响儿童的发育;铅对植物的危害主要是通过植物根部吸收进入植物体内,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严重时导致植物的枯萎及死亡。废水中的铅污染随着工业化发展日益严重,已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在电镀、印刷、铅酸电池、采矿、涂料等行业生产中,铅废水处理和综合利用回收已经成为行业的重要问题。
目前,含铅工业废水的处理方法主要有化学沉淀法、离子交换法、吸附法等。这些方法虽然比较成熟,但成本普遍较高。膜吸附法由于具有操作方式简便和二次污染小等优点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对于经济地处理含铅废水具有重要意义。吸附功能膜不仅可以通过吸附将重金属离子快速去除,而且可以反复快速再生而保持较好吸附能力。然而,研究发现聚合物膜中螯合基团大多数并不能吸附重金属离子,膜吸附容量低,效果不能令人满意。聚偏氟乙烯(PVDF)作为一种综合性能良好的微滤膜或超滤膜材料,具有耐高温,耐辐射,耐磨,耐化学腐蚀(强碱除外)等特性,已广泛应用于化工,电子,纺织,食品,生化等领域。但PVDF膜不能直接用于重金属离子吸附,有机功能基团改性得到的PVDF膜也因改性基团在使用中常常被屏蔽而存在膜重金属离子吸附容量小的缺陷。
介孔二氧化硅(SiO2)具有很好的化学稳定性和抗酸碱性能以及非常大的比表面积、相对大的孔径和规整的孔道结构,同时其孔径可在2至50nm范围内连续可调、孔道及表面易于改性,是一种吸附能力超强的吸附剂。但是介孔硅吸附剂为粉末,使用中常常因团聚而导致吸附能力下降;此外,其粒径较小,操作使用费用高,极不方便。
本发明结合了介孔二氧化硅在重金属离子吸附方面的特性和PVDF膜的多孔、便于使用等优势,将无机纳米粒子介孔二氧化硅微球和PVDF共混成膜,制备了一种新型的PVDF/SiO2复合膜,用于重金属铅离子吸附分离。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要解决吸附膜吸附能力低,介孔二氧化硅易团聚,使用不方便等问题,提供一种铅离子吸附膜及其制备方法,具体是通过首先制备氨基功能化介孔二氧化硅微球,随后将其与PVDF共混,制得高吸附量的PVDF/SiO2复合膜。
本发明解决所述产品制备方法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设计一种铅离子吸附膜的制备方法,该方法是通过聚偏氟乙烯(PVDF)和介孔SiO2微球共混,然后通过溶液沉淀相转化方法所得,包括如下步骤:
(1)制备氨基功能化介孔SiO2微球:
将N-月桂酰基氨酸钠(Sar-Na)溶于蒸馏水中,然后逐滴加入HCl溶液,搅拌,随后缓慢加入正硅酸乙酯(TEOS)与3-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APTMS),搅拌,然后将反应溶液静置,离心分离出沉淀,再将沉淀洗涤、干燥,乙醇-乙醇胺溶液抽提,然后再经离心、洗涤和干燥得到粉末状SiO2微球;
(2)制备铸膜液:将步骤(1)得到的介孔二氧化硅、氯化锂(LiCl)、PVDF粉末分散到N,N-二甲基甲酰胺(DMF)或N,N-二甲基乙酰胺(DMAc)中,搅拌,真空脱泡,制得铸膜液;
(3)制备PVDF/SiO2复合膜:将步骤(2)得到的铸膜液倾倒于光滑洁净的玻璃板上,用刮膜棒刮制成膜,然后置于蒸馏水中固化得到PVDF/SiO2复合膜即所述铅离子吸附膜。
本发明解决所述产品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设计一种铅离子吸附膜,其特征在于该膜是通过聚偏氟乙烯(PVDF)和介孔SiO2微球共混,然后经过溶液沉淀相转化法而制得。介孔SiO2微球制备及膜形成由本发明所述的制备方法所规定。
本发明所述PVDF/SiO2复合膜,其中介孔SiO2在膜孔中,有效解决介孔SiO2纳米粒子的团聚,使用不方便的问题,同时有效发挥了介孔SiO2的吸附特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工业大学,未经天津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3407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