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滤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10134581.7 | 申请日: | 2016-03-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74373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12 |
发明(设计)人: | 李中华;张琳琳;韩建超;祁勇翔;丁双喜;苗铮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微创心脉医疗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F2/01 | 分类号: | A61F2/01 |
代理公司: | 上海思微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37 | 代理人: | 邓佳 |
地址: | 201318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滤器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滤器装置,所述滤器装置包括过滤部件、约束部件和支撑部件,所述过滤部件、约束部件和支撑部件均由生物可降解材料制成,且所述约束部件用于约束所述过滤部件,所述支撑部件连接所述过滤部件并与所述过滤部件同轴设置,并且所述约束部件完成降解的时间比所述过滤部件和支撑部件完成降解的时间短。本发明通过微创伤手术植入体内,由于其各个部件均由生物可降解材料制成,使得各个部件工作完成后,各个部件可在体内自行降解,直至在体内消失,这样既解决了永久性滤器装置长期存在于体内带来的腔静脉闭塞和长期免疫排斥反应等的问题,又避免了临时性滤器装置带来的二次手术、滤器无法取出等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滤器装置。
背景技术
肺动脉血栓栓塞症(PE,Pulmonary Embolism,简称肺栓塞)是指嵌塞物质(通常为血栓)进入肺动脉及其分支,阻断组织血液供应所引起的病例和临床状态,其发病率位居全球第三位,仅次于急性冠脉综合症及脑卒中,其病死率仅次于肿瘤和急性心肌梗塞。具体地说,我国住院患者死亡的人群中,10%死于PE,PE的病死率约8.7%。在西方国家,美国每年新发PE患者人数约25万,而欧洲PE发病率较美国还高。ICU研究发现,造成PE的深静脉血栓(DVT,Deep Venous Thrombosis)发生率27%,尤其在骨科手术、心脏手术、颅脑手术后,DVT发生率高达60%。
目前,患者一般通过口服或注射阿司匹林、肝素、华法林等化学药物、机械康复性预防设备或植入传统滤器等方式治疗PE。其中,药物治疗可以使药物进入血液系统,有效溶解静脉血栓,大幅降低深度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发生率。此外,机械康复性预防设备主要是通过充气气囊对双腿进行循环挤压,以通过外力挤压的方式预防血栓堆积,降低深度静脉栓塞和肺栓塞的发生几率。另外,对具有抗凝血禁忌症或抗凝血治疗失败的患者,可以使用下肢滤器装置进行预防。这些治疗方法在预防性治疗肺栓塞方面都取得了明显效果,但是也各自存在一些问题。
具体对于下肢滤器装置而言,其通过静脉穿刺进入人体,自膨胀释放后紧贴下腔静脉,捕获静脉血栓,预防肺栓塞发生。临床上广泛使用的滤器装置有很多种,但总体上可以分为两大类:永久性滤器装置和临时性滤器装置。
永久性滤器装置通过单次介入手术,永久性植入人体,捕获血栓。其植入后,滤器装置主体结构出现内皮化,固定在下腔静脉处,长期过滤血液。但其存在,结构断裂刺穿血管、血栓长期堆积引发血管堵塞或引发长期严重的免疫排斥反应等风险。
临时性滤器装置的操作过程包括滤器植入和滤器回收两部分。首次手术中,临时性滤器装置通过静脉穿刺被输送到腔静脉后精准释放,捕获血栓;植入一定时间后,通过静脉穿刺进行回收,将临时性滤器装置连带血栓移出体外。但可回收性滤器装置也存在其局限性:滤器装置回收时,需要利用溶栓导管对血栓堆积处进行溶栓治疗,可能引起患者严重的出血性症状;另外由于血管内皮化会导致滤器装置难以取出,甚至取出过程中严重破坏血管。但若不进行滤器装置回收,其结构本身可能发生断裂或阻塞血管,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同时,二次滤器回收手术过程中,往往存在大块血栓脱落情况,增加了致死性肺栓塞的风险,也增加了患者的心理和经济负担。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滤器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永久性滤器装置长期植入引发的腔静脉闭塞、长期免疫排斥反应、可回收滤器带来的二次手术以及滤器无法取出等问题中的一个或者多个。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滤器装置,包括:
过滤部件;
约束部件,用于约束所述过滤部件;以及
支撑部件,连接所述过滤部件并与所述过滤部件同轴设置;
其中,所述过滤部件、约束部件和支撑部件均由生物可降解材料制成,并且所述约束部件完成降解的时间比所述过滤部件和支撑部件完成降解的时间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微创心脉医疗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未经微创心脉医疗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3458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