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蓼的根茎段快速扩繁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610135354.6 申请日: 2016-03-10
公开(公告)号: CN105746143B 公开(公告)日: 2018-06-08
发明(设计)人: 陈心胜;谢永宏;黄道友;朱捍华;许超;吴超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
主分类号: A01G22/25 分类号: A01G22/25;A01G24/28;A01G24/10
代理公司: 武汉宇晨专利事务所 42001 代理人: 王敏锋
地址: 415700 湖*** 国省代码: 湖南;43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根茎 扩繁 水蓼 生根粉溶液 基质 浸泡 移栽 野外 培养基质覆盖 移栽成活率 自来水冲洗 地下土层 基质配制 苗床准备 培养基质 首尾相连 播种沟 萌发率 泥炭土 培养基 一次水 植株 河沙 混匀 苗床 取回 取样 挖出 挖取 装样 备用 积水 取材 播种 泥土 湿地 湿润 土壤
【说明书】: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蓼的根茎段快速扩繁方法,步骤是:(1)野外取材:选取湿地长势良好的水蓼群落,挖取地下土层的根茎,取样和装样时使根茎完整;(2)挑选根茎段:将野外取回的根茎用自来水冲洗,洗掉泥土;(3)浸泡生根粉溶液:将剪的根茎段投入生根粉溶液中浸泡;(4)基质配制:将等体积的河沙和泥炭土混匀配制成培养基质,备用;(5)苗床准备:将培养基质铺在苗床上;(6)播种:将选的根茎段水平放在播种沟内,根茎段之间首尾相连,然后用培养基质覆盖;(7)培养:每天浇一次水,使基质保持湿润但不积水;(8)移栽:根茎上长出新根,将植株从基质中挖出,移栽到土壤中。方法易行,操作简便,扩繁周期短,萌发率达90%,移栽成活率达95%。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更具体涉及一种水蓼的根茎段快速扩繁方法,它适用于湿地恢复、人工湿地和轻工业原料基地建设对大量优质水蓼种苗的需求。

背景技术

水蓼(Polygonum hydropiper L.),别名辣蓼、辣蓼草等,在中国大部分地区都有分布,生河滩、水沟边、湖滨等湿地生境。水蓼茎直立,多分枝,高40-70厘米,总状花序呈穗状,瘦果卵形,包在宿存的花被内,花期7-8月。在《中国植物志》以及地方志的描述中,水蓼为一年生草本,但在洞庭湖湿地,由于长期适应季节性淹水的湿地生境,水蓼产生十分发达的地下根状茎,水蓼的地上部分(茎、叶)在冬季枯死,以地下根状茎越冬,翌年春季萌发形成地上分株。

水蓼适应水涨水落的交替环境,具有“水陆两生”的特性,是很多大型湖泊湿地如洞庭湖和鄱阳湖的优势植物群落类型之一。水蓼具十分发达的根状茎,节处生有细根与幼芽,每平方米的芽数达484 ± 78个(平均数±标准误)。水蓼是湖泊湿地的一种重要群落类型,具有提供栖息地、净化水质、维护生物多样性等多种功能。此外,水蓼全草可以入药,是一种传统的中药材,提取物还可以用作杀虫剂等。已有研究表明,利用水蓼群落建立人工湿地,对锰等重金属污染的废水具有很强的净化效果。随着长江中下游退田还湖、人工湿地等工程的大量实施,对水蓼的种苗需求越来越迫切,而当前的技术将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因此,发明一种能够快速提供大量优质水蓼种苗的方法是必然的需求。

经中国专利网与相关论文网站检索,发现目前还没有水蓼快速繁殖技术的报道,仅有一些关于水蓼栽培技术的报道,如马玉梅在“水蓼丰产栽培技术” [云南农业,2008(6):14] 提到用种子进行直播育苗;潘年松等在“生产董酒用辣蓼种植关键技术探讨”[医临床研究,2015,7(30):134-135]提到水蓼的播种、定苗等技术。 但水蓼种子小,发芽率低而且成苗周期长,难以在短时间内提供大量的工程苗。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了一种水蓼的根茎段快速扩繁方法,方法易行,操作简便,本发明方法扩繁周期短,萌发率达90%,移栽成活率达95%。通过此方法能够快速提供大量优质水蓼种苗,并且成本低,使得短期内可以获得大量优质水蓼幼苗,满足湿地植被恢复、人工湿地和轻工业原料基地建设的需要。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措施:

一种水蓼的根茎段快速扩繁方法,其步骤是:

(1)野外取材:选取洞庭湖湿地长势良好的水蓼群落,将地上部分收割后,挖取地下0.1-10cm土层的根茎。选取颜色粉红且健壮的一年生根茎。水蓼的根茎容易折断,取样和装样时尽量使根茎保持完整。

(2)挑选根茎段:将野外取回的根茎用自来水冲洗2-3次,洗掉泥土,并使根茎保持湿润状态。用剪刀将长的根茎剪成长度为3-5 cm的根茎段,并保证每个根茎段有一个完整的节间和一个腋芽,腋芽的外侧留1-2 cm根茎。

(3)浸泡生根粉溶液:将剪好的根茎段投入2 g/L的生根粉溶液中浸泡1.5-2.5小时,取出备用。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3535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