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高温热管的熔盐堆新型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610136324.7 | 申请日: | 2016-03-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88674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7-20 |
发明(设计)人: | 张大林;刘明皓;秋穗正;王成龙;苏光辉;田文喜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G21C15/18 | 分类号: | G21C15/18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5 | 代理人: | 何会侠 |
地址: | 710049***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高温 热管 熔盐堆 新型 能动 余热 排出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熔盐堆系统设计及安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 高温热管的熔盐堆新型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
技术背景
熔盐堆作为第四代反应堆中的一种,已成为当前国际上的热点研 究堆型。我国目前正大力开展熔盐堆的相关研究并计划建成熔盐实验 研究堆,因此需要对整个熔盐堆系统进行全面设计。余热排出系统为 熔盐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该系统的设计与研究为重中之 重。余热排出系统的作用可简单表述为:当正常停堆或者事故中需要 紧急停堆时,反应堆内的温度高达600摄氏度以上的高温燃料盐通过 熔盐管道排入余热排出系统,并安全储存于系统的卸料箱中。燃料盐 温度极高,并且由于放射性核素衰变,其在后续一段时间内都会以较 高功率释放热量,因此所排出的燃料盐需要高效的长期冷却,充分确 保反应堆及公众环境安全。
熔盐堆的系统设计充分强调非能动安全性的设计思路,即依靠重 力、温差和气体膨胀力等自然驱动来驱动系统运作,避免使用泵、风 机等其他电力设备。然而现有的熔盐堆燃料盐余热排出的传统设计采 用一种套管式换热元件(BayonetCoolingThimble)进行热量导出,利用 换热元件内水的液相-汽相转变实现热量传递。这种换热器配备安装 了一套复杂的由泵驱动的冷凝系统,以持续获得冷却水,实现换热元 件内冷却工质的充分冷却。显而易见,这套系统与非能动安全设计理 念尚有较大差距。这种方法依赖泵的有效运作,因此事故中系统可靠 性较差;同时系统较为繁琐,系统故障发生的可能性也会相应提升。
发明说明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高温 热管的熔盐堆新型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该系统充分结合高温热管技 术,利用高温热管内液态金属工质的相变自然循环和排热风筒内部的 空气自然对流,实现卸料箱内燃料盐热量的长期高效排放;该系统的 运作仅依靠系统本身的自然驱动力自发进行,避免了外界驱动力的引 入,使系统运行(尤其在事故工况下)更为可靠,同时使系统结构得 到大幅简化。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高温热管的熔盐堆新型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包括排热 风筒1,设置在排热风筒1内的熔盐卸料箱5;所述熔盐卸料箱5为 立式熔盐罐,立于排热风筒1内,从上至下依次包括卸料箱上封头8、 卸料箱直筒段9和卸料箱下封头10,卸料箱直筒段9侧面安插布置 高温热管阵列4;所述高温热管阵列4为环形排列管束,整体位于卸 料箱直筒段9中间偏下区域,每层高温热管在卸料箱直筒段9横截面 位置对称布置,间距均匀,每列高温热管竖直对齐,层与层间距保持 一致;高温热管蒸发段完全插入卸料箱直筒段9内,高温热管冷凝段 伸出熔盐卸料箱5外,暴露于排热风筒1内的空气中,高温热管绝热 段为连接高温热管蒸发段和高温热管冷凝段的过渡区域,每根高温热 管均向上倾斜,使高温热管冷凝段上翘;最底层高温热管冷凝段高于 排热风筒1的进风口3;不同的熔盐堆功率设计会导致一回路排出的 燃料盐有不同的温度和衰变热功率,因此所需高温热管的总数量为几 十根至上百根;连通熔盐堆一回路的熔盐管道7以及连通熔盐堆惰性 保护气体系统的保护气体管道2连接在卸料箱上封头8;熔盐管道7 从顶部中央插入,穿过高温热管蒸发段区域,直达卸料箱下封头10; 相关压力、温度测量仪表部件根据需求安装于卸料箱上封头8上;
熔盐堆采用液态熔盐作为燃料,当熔盐堆停堆或者发生事故,需 要排放燃料盐时,熔盐堆一回路内高温燃料盐通过熔盐管道7排放至 熔盐卸料箱5内;高温燃料盐逐步注入熔盐卸料箱5,液面上升逐渐 淹没高温热管蒸发段,使高温热管自动启动;高温热管内的工作介质 在高温热管蒸发段受热蒸发,沿高温热管流过高温热管绝热段,在高 温热管冷凝段冷却液化,之后回流至高温热管蒸发段,形成流动循环; 熔盐热量沿热管,通过高温热管冷凝段排放至散热风筒1内;空气从 散热风筒1底部进风口3进入排热风筒1,自下而上流过高温热管阵 列4,从排热风筒1出口流出,形成自然对流。
所述的高温热管外观为柱状金属棒。
所述高温热管冷凝段与水平面有5~10度夹角,以多层形式整齐 布置于卸料箱直筒段9侧面;冷凝段上安装有翅片。
所述高温热管内的的工作介质为钠、钾或者钠钾合金。
所述排热风筒1具有锥度,顶部空气出口直径小于底部直径;进 风口位于底部侧面,共计2~6个。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交通大学,未经西安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3632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X射线限束器内置圆盘式滤光片切换装置
- 下一篇:一种一体式平面隐设指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