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磁性固定化磷脂酶C和磁性固定化磷脂酶A1连用对大豆毛油进行脱胶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136815.1 | 申请日: | 2016-03-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02718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25 |
发明(设计)人: | 于殿宇;张旭;王立琦;江连洲;刘天一;刘欣;任悦;王文华;李中宾;张青;姜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北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11B3/00 | 分类号: | C11B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0030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磁性 固定 磷脂酶 sub 连用 大豆 进行 脱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磁性固定化磷脂酶C和磁性固定化磷脂酶A1连用对大豆毛油进行脱胶的方法。
背景技术
植物油精炼一般包括脱胶、脱酸、脱色、脱蜡和脱臭等工序。毛油中存在一定含量的磷脂,脱除磷脂是植物油脂精炼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道工序,而油脂精炼的效率及产品的质量也直接受到脱胶油质量的影响。磷脂分为水化磷脂和非水化磷脂,酶法脱胶可以脱除毛油中的水化脱胶不能去除的非水化磷脂。与传统的水化脱胶工艺相比,酶法脱胶减少大量的酸和碱的使用,减少精炼过程中产生的废水,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操作成本。游离的磷脂酶对环境要求高,效率低,反应后油脂中游离脂肪酸含量升高,酶解效率不高。磁性固定化酶的使用解决了这一问题,不仅拓展了酶的应用范围,更便于在反应结束后进行分离,并可以提高其使用的次数。
传统的酶法脱胶是水解磷脂的脂肪酸链而生成溶血性磷脂,可以通过水化的方法除去。因此,磷脂酶脱胶是油脂脱胶的一种新方法,同传统的脱胶方法相比,酶法脱胶可大大节约化学物质的消耗量,几乎不产生废水,在环保、经济、质量等方面具有潜在的优势。磷脂酶C(PLC)能特异性水解磷酸基与甘油基之间的磷氧键,生成甘油二酯,甘油二酯溶于油中成为食用油的一部分,提高毛油的精炼率。磷脂酶A1(PLA1)适用于磷脂乳化液的改性和植物油的脱胶,PLA1特定水解磷脂生成Sn-1溶血磷脂,具有比一般磷脂更好的亲水性,在油脂水化过程中可以快速的吸水膨胀,从而使非水化磷脂从油脂中脱除。因此,采用PLC和PLA1脱胶,可提高脱胶油的得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磁性固定化PLC和磁性固定化PLA1连用对大豆毛油进行脱胶的方法,利用PLC能特异性水解磷酸基与甘油基之间的磷氧键,生成甘油二酯并且可以提高油脂得率这一特点,先采用PLC进行酶法脱胶操作,而后利用PLA1去除毛油中的非水化磷脂。用磁性固定化PLC和磁性固定化PLA1来进行脱胶的方法通过以下步骤实现:一、PLC和PLA1的磁性固定化;二、磁性固定化PLC和磁性固定化PLA1连用脱胶;三、磷含量测定。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一:一种磁性固定化PLC和磁性固定化PLA1连用对大豆毛油进行脱胶的方法,通过以下步骤实现:
步骤一:PLC和PLA1的磁性固定化:首先将lg的Fe3O4/SiOx-g-P(GMA)复合粒子置于50mL的磷酸缓冲液(0.1M,pH7.0)中浸泡24h,磁分离后将上述浸泡后的载体加入到一定量的含0.2%的磷脂酶的磷酸缓冲液(0.1M,pH6.5)中,同时在45℃下搅拌反应一段时间,最后磁分离并用磷酸缓冲液(0.1M,pH7.0)洗涤得到固定化PLC。将所得的固定化酶放置在冰箱内4℃下保存。将lg的Fe3O4/SiOx-g-P(GMA)纳米复合粒子置于在50mL的磷酸缓冲液(0.1M,pH7.0)中浸泡24h,磁分离后将上述浸泡后的载体加入到一定量的含0.2%的磷脂酶的磷酸缓冲液(0.1M,pH7.0)中,同时在45℃下搅拌反应一段时间,最后磁分离并用磷酸缓冲液(0.1M,pH7.0)洗涤得到固定化PLA1。将所得的固定化酶放置在冰箱内4℃下保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北农业大学,未经东北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3681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微泡沫钻井液
- 下一篇:耐高温无卤阻燃电缆护套料及其制备方法
- 一种Nd<sub>2</sub>O<sub>3</sub>-Yb<sub>2</sub>O<sub>3</sub>改性的La<sub>2</sub>Zr<sub>2</sub>O<sub>7</sub>-(Zr<sub>0.92</sub>Y<sub>0.08</sub>)O<sub>1.96</sub>复相热障涂层材料
- 无铅[(Na<sub>0.57</sub>K<sub>0.43</sub>)<sub>0.94</sub>Li<sub>0.06</sub>][(Nb<sub>0.94</sub>Sb<sub>0.06</sub>)<sub>0.95</sub>Ta<sub>0.05</sub>]O<sub>3</sub>纳米管及其制备方法
- 磁性材料HN(C<sub>2</sub>H<sub>5</sub>)<sub>3</sub>·[Co<sub>4</sub>Na<sub>3</sub>(heb)<sub>6</sub>(N<sub>3</sub>)<sub>6</sub>]及合成方法
- 磁性材料[Co<sub>2</sub>Na<sub>2</sub>(hmb)<sub>4</sub>(N<sub>3</sub>)<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 及合成方法
- 一种Bi<sub>0.90</sub>Er<sub>0.10</sub>Fe<sub>0.96</sub>Co<sub>0.02</sub>Mn<sub>0.02</sub>O<sub>3</sub>/Mn<sub>1-x</sub>Co<sub>x</sub>Fe<sub>2</sub>O<sub>4</sub> 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 Bi<sub>2</sub>O<sub>3</sub>-TeO<sub>2</sub>-SiO<sub>2</sub>-WO<sub>3</sub>系玻璃
- 荧光材料[Cu<sub>2</sub>Na<sub>2</sub>(mtyp)<sub>2</sub>(CH<sub>3</sub>COO)<sub>2</sub>(H<sub>2</sub>O)<sub>3</sub>]<sub>n</sub>及合成方法
- 一种(Y<sub>1</sub>-<sub>x</sub>Ln<sub>x</sub>)<sub>2</sub>(MoO<sub>4</sub>)<sub>3</sub>薄膜的直接制备方法
- 荧光材料(CH<sub>2</sub>NH<sub>3</sub>)<sub>2</sub>ZnI<sub>4</sub>
- Li<sub>1.2</sub>Ni<sub>0.13</sub>Co<sub>0.13</sub>Mn<sub>0.54</sub>O<sub>2</sub>/Al<sub>2</sub>O<sub>3</sub>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